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19日讯(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吴慧颖 张晓岚 文/图)近日,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临平赛区)各奖项提名名单公布,厦门市南乐团创排的南音新作《文姬归汉之胡地思乡》获得节目奖提名,将代表福建省参加终评角逐中国曲艺“牡丹奖”。
设立于2000年的牡丹奖是中国曲艺艺术最高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设节目奖、表演奖、文学奖、新人奖等子奖项,和戏剧梅花奖、音乐金钟奖、舞蹈荷花奖、书法兰亭奖、民间文艺山花奖、电视金鹰奖等一样代表着中国文艺最高水平的奖项。本届分四个赛区,所有获得提名的作品将汇聚北京,由大赛组委会评委集中观看参赛视频,最终评出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作品。
南音《文姬归汉之胡地思乡》节选自刚刚获得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史诗南音《文姬归汉》。该作品还入选了2022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及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
《文姬归汉之胡地思乡》讲述东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因战乱被掳匈奴十二年,她为左贤王生下二子,教孩童汉家六经,身处胡地,心怀华夏,日夜思念故国的感人故事。
“文姬归汉”是我国传唱千年的著名历史故事,以千年古乐南音演绎这一经典故事,古朴典雅,凄婉动人,唯美精致。南音《文姬归汉》通过表现女诗人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歌颂深厚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业内认为,《文姬归汉之胡地思乡》是厦门市南乐团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继承发展,汲古耀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又一力作。
著名导演韩剑英力求作品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高度统一,在南音定位、舞台呈现、演员演唱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灯光设计、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肢体语汇等全方位追寻现代审美意识和中国文化古典韵味的衔接与契合,力求呈现高度风格化的中国气派。
著名作曲家吴启仁坚守南音音乐本体,运用传统曲牌进行串联与创新。两段大唱腔,“朗朗读书声”运用传统曲牌【长滚·大河蟹】过【中滚·途中叹】进行创作;重点唱段“乍以为”一曲,运用南音传统曲牌『北调·四朝元』,唱腔为南音中经典的长腔类型,旋律较激进、高亢,回旋往复,深刻表现文姬在胡地思念故国的辗转反侧和对华夏文化的深深眷念。作曲家根据情境的变化,还引入帮腔,丰富蔡文姬唱腔的音乐形象与情感抒发。此外,为表现胡地儿童读书的场景,运用了南音传统打击乐“四宝”,活泼生动。配器、著名作曲家江松明在保留有南音传统“四大件”乐器的基础上,挖掘如今南音极少使用的“云锣”,作为打击乐器之一,增加音乐层次,丰富了表现力。
《文姬归汉之胡地思乡》曲词风格延续了南音的抒情传统,充分发挥情感表达细腻委婉的特点。在传统南音中不乏即景抒怀、表达愁绪的曲子,如南音名曲《望明月》《鱼沉雁杳》《出汉关》《远望乡里》等。《胡地思乡》选段唱词不着力于戏剧冲突的表现,而重在情感情绪的铺陈。词作者王仁杰巧妙化用《胡笳十八拍》的词句,融入“夜闻陇水”“朝望长城”等传统文化意象,文采斐然、层层递进,提升了南音曲词的文学性和文化品味。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杨雪莉演唱时,沿袭传统南音拍板击节的方式,但在表演上加以丰富和提升。精彩的舞台表演和出色的唱腔处理,丝丝入扣,移步换景,人物情绪变化层次丰富、色彩鲜明,极更富感染力。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