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梦华录》中,如此多“福“!
2022-06-13 17:26 闽声文化

图片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

你“上头”了吗?

“神仙姐姐”连倒个茶,都美得动人心魄。这部剧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中国人的“福”文化“福”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既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追求。《梦华录》不仅有属于中国人的福文化,还有我们大福建的福文化,你知道是啥吗?

武夷山“茶百戏”实力惊艳

首集,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角茶铺老板娘赵盼儿秀的一手“清水化丹青”,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茶百戏”,引得众人围观叫好。

图片

弹幕沸腾了:

“这是最早的咖啡拉花”

“早期拉花大师”

“茶百戏是咖啡拉花的鼻祖”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涨知识了!

“宣扬传统文化 真好”

“茶百戏,这波宣传得很到位!”

图片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盛于宋代。在宋代上自帝王,下自文人、僧徒都会分茶,宋徵宗赵佶、文人陆游、李清照、杨万里无不精于此,留下了许多赞美分茶的诗文。当时,茶百戏也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

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到清代后几近失传。2010年,茶百戏已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斗茶起源于福建

《梦华录》中的场景还高度再现了宋代的点茶法斗茶。斗茶这一流传至今的茶界盛事,也是源自福建!

明代《茶董》记载:“孙樵,字可之,送茶与焦刑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时以斗茶为茗战” 。

建阳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孙樵系晚唐人。同是晚唐的冯贽在其《记事珠》中亦有“斗茶,闽人谓之茗战。”的记载。可以肯定的是,斗茶起源于福建。

关于斗茶的流行,有传说是受唐玄宗宠妃“梅妃”的影响。这位出场于杨贵妃之前的妃子极受唐玄宗宠爱,据说她原名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

在传奇小说《梅妃传》里,记载了一次她与唐玄宗斗茶的经历: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

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

由此可见,梅妃是个斗茶的高手,又很聪慧。梅妃的故事就是追溯斗茶起源地的一把“钥匙” 。

图片

斗茶怎么斗?

宋人斗茶分为四步,分别是熁(xié)盏、调膏、点茶和击沸。

前三步可以理解为是铺垫或者准备工作。先预热茶杯,然后往盏中挑入一定量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调和成浓稠膏状,之后往盏中注入沸水。

注水时,要求水自壶嘴中涌出呈柱状,注时连续,一收即止。这一步称为点茶,因为也比 较关键,最后用一种类似小扫帚状的茶筅(xiǎn) 搅动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衡量斗茶的胜负主要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与茶汤相接处的水痕。汤花均匀、色泽鲜白为上品。汤花长时间紧贴盏壁而不退散,是为上好,称为“咬盏”。

建盏是“国宝级”斗茶神器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茶盏。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前面的工作都很重要,比如预热茶盏是为了保证温度,注水点茶叶要一收即止,也是怕破坏后面汤花的聚散,而击沸过程更是拼手速的过程。 由于斗茶是一种博弈,对茶盏就有很高的要求,而建盏非常适合。

为了观察汤花颜色是否洁白,黑色的建盏最适合;由于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所以汤花不易散;盏口的束口设计使得在拼手速过程中茶汤不易外溅。所以建盏是当之无愧的“斗茶神器“。

图片

只有使用了福建建阳当地的矿料,运用了烧制建盏应有的工艺流程,才能被称为建盏。

因其色黑紫,故又名“乌泥建”“黑建”“紫建”。建盏中又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上的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

由于外观抢眼,极富欣赏性,所以在现代建盏的工艺美术价价值很高。

图片

宋代建窑油滴盏

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果真是名副其实的“宝贝”。

福建茶纷纷抢镜

|龙凤团茶——宋朝茶叶顶流|

图片

图片

“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在北宋初期,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压制团茶的模具上雕有龙凤图案,故名“龙凤团茶”。

图片

龙凤团饼纹样

“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龙凤团茶极为赞美。

|龙凤茶的CP——青凤髓|

图片

青凤髓是一种名贵的绿茶饼,产于福建建安,属于蒸青紧压茶。《红楼梦》里“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说的就是这种茶。

苏轼在《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中也有提到:“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在宋朝,凤髓茶和龙团茶经常被一起提到, 可见二者在宋茶中的地位。

图片

《梦华录》不仅展现了活色生香的大宋市井生活画卷,还藏着让福建人引以为傲的“福”文化,话不多说,赶紧追剧吧!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