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藏不住了,福建又有新发现!
2022-06-09 16:17 新福建

前不久

一个全球新物种

刷屏福建人的朋友圈↓

它就是

天宝岩肿腿迷甲

7日,记者从福建省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日前保护区内发现一昆虫新种——天宝岩肿腿迷甲。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TAXA》。

天宝岩肿腿迷甲为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体型扁平,雌虫黑色而雄虫暗棕色。头部较小,与前胸密接。口器发达,上颚大。触角11节。前胸背板发达,侧缘沟薄而深。

期刊《ZOOTAXA》记录的天宝岩肿腿迷甲

新物种是这样发现的

2020年,天宝岩保护区启动为期三年的昆虫多样性调查科研项目。天宝岩肿腿迷甲为昆虫学者郭亮、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昆虫爱好者廖焘堃在参与调查期间共同发现。

“它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甲虫,找到的过程也很意外。”前年8月的一天,郭亮和其他队员考察一整天,却一无所获。夜幕降临后,他们驻扎在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一处海拔1500米的山地。次日凌晨4点,他和廖焘堃突然发现,落叶层中有一些属于拟步甲家族的黑色甲虫在爬。因为从小就喜欢昆虫,对甲虫也有研究,他一看就察觉到这种甲虫不一样。

“大多数甲虫会飞,只有极少数甲虫不会飞。而这些甲虫就不会飞。”郭亮说,在他的记忆中,福建没有这样子的甲虫。

天宝岩肿腿迷甲

在征询同行,翻阅资料后,大家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新物种,于是将标本交给了项目实施科研团队芙蓉生物研究院,并经相关专家鉴定,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物种。专家根据发现地点,给这新物种命名为:天宝岩肿腿迷甲。之所以叫“肿腿”,因为它们的6条“大腿”像肿了一样。

天宝岩肿腿迷甲是天宝岩作为模式标本产地发现的第二个新物种。此前发现的新物种为壳斗科青冈属新种——永安青冈。模式标本产地,指的是用于物种命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研究模式标本产地对动植物的系统研究、种质资源的原地保存、保护以及准确确定保护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

天宝岩保护区也发现了

全新物种“步甲虫”

郭亮珠步甲

去年4月,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学分类》(《ZOOTAXA》)记录认可了一种全新物种“步甲虫”,并以其发现者——昆虫学者郭亮为名,名为“郭亮 珠步甲”,福建省珠步甲类群又新增一种。该昆虫在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实施的昆虫多样性调查中也有发现。

珠步甲的“珠”是形容它身体像一颗珍珠一样,但珠步甲的身体结构长得更像是一个葫芦,头部铲形,口须、触角、大颚呈暗红色;胸部及腹部膨大,呈圆珠状,体表呈现亮黑色质感。六足呈暗红色,胫节带有黄色绒毛,跗节纤细,善于爬行。

科研人员还透露,这种“郭亮珠步甲”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环境指标,只有环境好的地方才能够存活。

端午假期

天宝岩保护区

监测到7个蝴蝶新记录种

此外,端午假期期间,天宝岩保护区还监测记录到7个蝴蝶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豆粒银线灰蝶、报喜斑粉蝶、幸福带蛱蝶、白伞弄蝶、黑脉白弄蝶、黎氏青凤蝶和双带弄蝶。其中幸福带蛱蝶、白伞弄蝶、黑脉白弄蝶、双带弄蝶为永安市蝴蝶新记录种,黑脉白弄蝶还是三明市蝴蝶新记录种。至此,永安天宝岩保护区有影像记录的蝴蝶种类达到301种。

黑脉白弄蝶为中大型弄蝶。该蝴蝶一年一代,成虫多见于一年中的5至6月,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豆粒银线灰蝶

报喜斑粉蝶

幸福带蛱蝶

白伞弄蝶

黑脉白弄蝶

黎氏青凤蝶


双带弄蝶

近年来,永安天宝岩管理局通过“自然卫士·保护先锋”党建品牌引领,推进自主系统开展区内蝴蝶监测记录,共监测拍摄到301种蝴蝶的生态照片,其中165种为新记录种,并多次记录到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

金斑喙凤蝶

天宝岩保护区生物大家庭

不断有新成员“亮相”

福建长期致力

自然保护成效突出

也体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

生物丰富性、多样性

一起来了解下天宝岩保护区

这个热闹非常的“小区”吧

image.png

一起好好保护它们吧!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廖金朋、永安市融媒体中心、永安市天宝岩管理局、福州晚报

图源:永安市天宝岩管理局、廖金朋、吴群阵、刘永生


制图:王诗维

编辑:西西

审核:陈煜晃、刘国军、倪斌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