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战略工程),提出“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
30年来,福州市在“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指引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党支部被光荣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
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原福州市消防支队第七中队)建于1990年12月,现有队员54名(其中党员22名),承担着护卫国旗、守护古厝、应急救援等多重任务。
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
集体二等功一次
集体三等功三次
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青年文明号”
“全国工人先锋号”
“八闽楷模”等荣誉称号
98人次被评为各级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1990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正式施行。为了宣传贯彻刚刚颁布的国旗法,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次年元旦开始,每天在五一广场举行升挂国旗仪式。
▲ 1991年1月1日,五一广场举行升挂国旗仪式
1990年11月初,时任福州市消防支队第七中队副指导员、国旗班组建负责人吴发辉来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蹲点学习,用了几天时间,就迅速掌握了训练、编排、执行整套程序。回福州后,他立即组建了福州市消防支队国旗班。
经过四十多天的紧张集训后,1991年元旦,经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授旗,国旗班从此开始承担每天在五一广场举行升挂国旗仪式的任务。
▲ 2021年10月1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在五一广场举行升挂国旗仪式
31年来,他们“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牢记嘱托、栉风沐雨,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每日在五一广场举行升挂国旗仪式的任务,实现了22000余次升降旗“零失误”,成为福州市五一广场早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被群众称赞为“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们进行队列训练
作为全国唯一承担省会城市中心广场国旗升降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国旗护卫队31年如一日完美表现的背后是超乎常规的严苛训练。每一次抬手,都是对党的赤胆忠诚;每一脚正步,都是对人民的坚定信仰。
2018年,消防队伍改革转制后,他们依旧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身着“火焰蓝”,护卫国旗与旭日同升,与夕阳同降。改制不改初心,转隶不转作风,换装不换使命,退役不褪本色,继续守护初心使命。
明清建筑的守护人
▲ 三坊七巷航拍图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这片古厝,也正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保护下来的。
不起火,才是最好的赴汤蹈火。没有战功,才是最好的战功。他们守护这片38公顷的白墙黑瓦,取得了连续31年无重大火情、9年“零火灾”的成绩。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坚决执行“每日一巡查、每周一坊巷、每月一循环”的巡查要求,在街区内科学布点5个微型消防站。针对辖区消防救援的特殊性,党员指战员带头组成专班,研究出古建筑群火灾灭火战法。
核心区域灭火救援
“3、5、7、10”快速反应机制
●3分钟内景区微型消防站到场控制火势,5分钟内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到场扑救,7分钟内辖区大队到场增援,10分钟内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统筹指挥灭火救援工作。
“123”快速灭火操法
●就近微型站1分钟初战控火,辖区消防站2分钟到场处置,3分钟高效灭火。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进行日常巡查
警情就是号令
灾区就是前线
枕戈待旦赴汤蹈火
越是危险的地方
越能看见
党员指战员的身影
和飘扬的党旗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参与应急救援任务
三坊七巷救援站先后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抗击超强台风“苏迪罗”“尼伯特”“莫兰蒂”等重大救援行动,还出色完成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闽动-2020”地震跨区域应急救援实战演练任务,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神圣使命。
为了践行“防消一体”的理念,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创新性地把旅游观光与消防教育结合起来,建成福建省第一个反映全省百年消防发展历程的专业性消防场馆——三坊七巷消防博物馆。该馆不仅展出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古今中外消防相关展品,而且设置了嵌入式消防VR体验室、“数字孪生”多点触控消防科普体验、古厝模拟逃生、地铁火灾模拟逃生等体验项目。
▲ 三坊七巷消防博物馆实景图
三坊七巷的留住户大部分是老人,只会说方言。为此,消防救援站组织队员学说福州话,开展每日福州话防火提醒。疫情防控期间,消防救援站还联合兄弟单位编撰了《防疫消防安全歌》,唱词朗朗上口,迅速传遍榕城。
随着知名度不断扩大,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已经成为了全国消防队伍的一张名片。2021年6月,他们推出的创意宣传片《预备党员是如何炼成的》取材于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真实案例,打破了群众以往对消防的传统印象,生动塑造了新时代党员指战员的形象。
驻地百姓的连心人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自建队以来,就组建以党员指战员为主的“雷锋服务队”,自制随访小册子,不定期深入百姓家里,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前往困难群众家中随访
消防救援站先后资助困难群众69户、失学儿童79人,捐款捐物近30万元。31年过去了,救援站办公室柜子里的小册子也越垒越高,它们记录了消防救援站扶危帮困的点滴,也见证了救援站与驻地百姓的“鱼水深情”。
▲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为民服务工作本
一本又一本册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指战员把这份责任坚持和传承下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开来。
他们本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个,因为追求十全十美,所以才能百折不挠,力挽狂澜千钧一发,寒来暑往万无一失。他们也是人群中鲜艳的那一群,胸口跳动红色信仰,目光仰望蔚蓝苍穹,脚步烙印青石灰墙,双手守护多彩榕城。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
不变对党忠诚的初心
不改人民至上的信念
守住了人民的向往
城市的日夜和
祖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