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一座自然山水与城市人文浑然一体的“绿色之城”。作为见证城市发展演变的“绿色文物”,古树名木不仅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和谐生态的“绿色名片”。
莲花公园
古树名木历经百年沧桑,看似垂垂老矣,晚秋暮年,实则风华正茂,阅尽世事。每一株都以独特的姿态矗立,仿佛在追忆着、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南湖公园
今天,带你聆听厦门那些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厦门老古榕,见证历史变迁
🌼树龄:902年
🌼树种:榕树
🌼地址:翔安区凤翔街道下后滨社区
在翔安区下后滨社区当地人的心目中,洪氏祖庙旁的一株百年古榕,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在村庄。它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时代的更迭,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下后滨人的成长。
这株巨大的古榕,今年已有902岁“高龄”。树躯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树高十多米,老榕树周围繁衍了数株小榕树,老榕与幼榕通过根须千丝万缕连接着,成就了“一木成林”的奇观。
旧时,每逢村里要开会,办红白喜事,都以这片树荫为场地。据说,树冠最繁荣的时候,可以延伸至十几米开外的宗祠屋顶处。
老榕树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当地人“爱树心切”。以前,老榕树下经常看到村里老少仰头端详,哪里有白蚁,哪里有虫蛀,村里人都会一清二楚,一旦发现一样,便会及时向居委会汇报情况,申请治虫。
“莫兰蒂”台风后,古榕原本垂下变成分株的气根少了许多,树冠枝叶也少了一大半。但在村民眼里,老榕树早已成为一株风水树,通得了人性,守得了一方平安。它既不畏盛夏炎日,也耐阴耐寒,生命力坚韧顽强,一株古榕就可以演绎一部生命史,带你走进一幅宁静生动的历史画卷。
一树成一景,绿地焕新颜
🌼树龄:187年
🌼树种:榕树
🌼地址:思明区白鹭洲路袁厝小游园
白鹭洲路袁厝小游园,原本是一片杂乱的街头绿地,台风“莫兰蒂”过后,绿化重建提升工程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新种植了高大挺拔的南洋楹,还有一株上百年的老榕树,经过专业修剪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这株古榕树,有近200年历史,依旧苍翠欲滴,生机盎然,成为袁厝小游园的一大地标。在小游园改造之际,对古榕进行保护性抢救,四周铺设透气木块,提升古树周边环境,修剪凉亭、石凳等,建成以“古榕”为主题的小游园。小游园建在家门口,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生活好不惬意。
焕然一新的袁厝小游园,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一睹古树风采。
随着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一树一景”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多特色古树公园将以全新的面貌融入市民生活,用一树盎然生机为厦门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活力。
为古树让道,留一树传奇
🌼树龄:357年
🌼树种:榕树
🌼地址:思明区市府大道中山公园附近中分带
在中山公园东门靠动物园一侧中分带上,屹立着一株格外显眼古榕。20多年前,市府大道改造拓宽,多株古树被重视和保护起来,中山公园东门附近中分带的这株,就是“为树让路”,才避免了古树被砍伐或移位。在厦门,这个“为树让路”的做法,一度传为佳话。
这株古树,已有357年树龄。过去古树是在中山公园范围内,古树所处位置在昔日妙释寺后方。
妙释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初名“慧月寺”,清朝光绪初年,僧人六湛重修寺宇,改名“妙释寺”。1931年,思明县(今厦门市)佛教会成立,以该寺为会址,一度成为厦门佛教界四众弟子的活动中心。据载,1933年,弘一法师在妙释寺驻锡讲律。此前厦门发现的弘一法师书信中,弘一法师写到“以后惠书可寄厦门中山公园内妙释寺转交”,佐证他曾在妙释寺居住过。昔日这株古树,或许也曾聆听过高僧讲经,在晨钟暮鼓中度过悠悠岁月。
上世纪90年代,为扩建公园东路,妙释寺拆除,在前埔磨心山异址重建。而这株古树,在市府大道中分带生长,依然郁郁葱葱,车道绕它而过,接受人们的礼赞。
一株古树,就是一段历史!它们见证了岁月沧桑的变迁,也唤起了人们的乡愁情怀未来,这些古树名木都将成为浓缩“绿色记忆”的“活文物”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缺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