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3000多年前的“火锅”?三星堆,藏了太多的秘密
2022-05-13 15:00 闽声文化

重磅!文物界的热门“顶流”——三星堆文物来福州啦!

图片

走进博物院1号展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灿烂的黄金制品……一件件沉睡了数千年的珍贵宝物,为观众勾勒出一个文化璀璨、神秘莫测的古代社会。

图片

现场人气最高的当属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面部金光闪闪,小编不禁感叹,这高级感拿捏得稳稳的!

其中,铜眼形器是古蜀青铜器特有的器形,极具特色和代表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的铜人面具、铜人头像。

图片

铜人面具

图片

铜人头像

同样,展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化文物同样精彩。

荆州博物馆藏战国时期的人骑骆驼铜灯,据说它的造型在青铜灯中极为罕见,千年前的工艺竟能如此精妙。

图片

图片

还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的伯各卣,采用地纹、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相结合的装饰工艺,使整器显得华丽精美,纹饰立体而繁缛。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看以下这两个手执物件的铜人,是不是与三星堆青铜立人执物的模样非常相似?

图片

图片

三星堆遗址,作为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首次挖掘以来,迄今大大小小的反复发掘已达13次。是什么,吸引着考古专家和世人的目光?三星堆遗址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一起看看

↓↓↓

这些发现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3000多年前的“火锅”?

图片

“陶三足炊器”盘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可盛水置物,足下可生火,看上去跟火锅类似。网友:四川火锅可能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

“带耳洞”的绝美金面具

图片

2021年2月1日,一张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重达280克的金面具出土,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是前所未有的。网友还发现了面具上的“耳洞”,纷纷评论“古蜀人好时尚。”

“迷之微笑”的青铜面具

图片

青铜纵目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因其面目夸张、造型奇特、铸造精良,自出土以来,这件来自3000多年前的文物就引发诸多关注。2022年除夕夜,这件带有“迷之微笑”的面具还曾亮相虎年春晚。

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

图片

青铜神树,是全世界体量最大的商周青铜器。考古学家10年修复2479块碎片,终于重塑了这尊反映古蜀先民太阳崇拜的神树。

长达1.2米的巨型象牙

图片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大量象牙,其中有一根巨型象牙重达100多斤,长达1.2米,两个人才能搬动!这些象牙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目前仍是未解之谜。

三星堆的发掘竟始于90多年前!

三星堆大发掘,无疑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引人瞩目的发掘背后,是几代考古人的传承。

1927年,居住在月亮湾的农民在清理门前水沟时,意外挖出了许多玉器,这引起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的警觉。

图片

1934年,葛维汉及其他三人组成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考古队,揭开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

图片

1963年,西南考古学奠基人冯汉骥带队,在葛维汉发现玉器的地方展开发掘。他提出中国文化起源的多元论,探究四川古代文明源头的问题。

图片

1986年7月,当地砖厂在取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号和二号祭祀坑,考古发掘随即展开。两个多月时间里,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图片

△1986年考古现场影像

古蜀文明 可能来源于这里?

四川古称蜀,蜀的古字形似野蚕。上部是眼睛突出的头,下部是盘曲的身子↓

图片

专家认为,蜀和蜀王蚕丛的名字,都暗示着四川是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实际上,在三星堆多个祭祀坑里,也都发现了丝织品的痕迹。

图片

古蜀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怎样规模的居住地?

经过考古人的努力,一个3200多年前的三星堆古城呈现在我们眼前。城址面积达3.5平方公里,它不同于中原地区夏、商时代的都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图片

然而,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有诸多疑问。

古蜀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什么联系?古蜀人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古蜀人如何与外界交流?在古蜀人远行的旅程中,又留下了哪些故事?

考古专家们跨越万里,在山海之间追寻着蜀人的脚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