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念好人才“三字经”
2022-05-11 08:03

俯瞰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卢德山 摄

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隅 卢德山 摄

涵江城北工业园 陈琳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左)在实验室指导研发工作,帮助莆田市涵江区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攻克技术难关。(资料图片)

“在青春赛道上不断前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涵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莆田市涵江区委书记连向红深入企业慰问,并与部分青年人才代表座谈,勉励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产业提质增效。

连向红表示,涵江区将继续加强引导服务、帮扶支持,为青年创新创业创造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营造更优越的环境,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涵江,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

近年来,涵江区以产业和人才融合作为切入点,紧扣产业发展引才,落实优惠政策留才,优化营商环境聚才,打造交流平台育才。2021年,全区拨付人才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今年已拨付人才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

基础打得牢,人才引得进

近日,在涵江区江口镇大东村,一群鹭鸟置身于稻田之中,悠闲地觅食。它们通体洁白,掩映着翠绿的稻苗,烘托出怡人的田园风光。

这处水田阡陌纵横,足有十数亩,是一块难得的连片土地,可供机械化农业生产。整个地块“属于”林叶熊,经流转复垦复耕后,得到高效利用,重新焕发了生机。

林叶熊是莆田本地人,出生于木兰溪下游左岸的一个农村,从军校毕业后,他选择了与无人机研发相关的工作。2017年,随着家中孩子的出生,他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

万事开头难,从何做起?林叶熊凭借成熟的无人机技术,进入农业植保服务领域。起步阶段,他组装了一台无人机,带上自家的一个亲戚,开着一辆面包车,一亩接着一亩,为客户的农田喷洒药物。

2019年,他携着莆田市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短短3年,公司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掌握20多项知识产权,建立起“数字种植+网约服务”互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智农”业务。去年,林叶熊成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目前,莆田市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遍及全国各地,远则到达宁夏、湖南、安徽等地,近则在省内清流县开办公司。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飞手”日显局促。不久前,林叶熊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双向培养技术人才。

“一路走来,离不开莆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他说,“这里就是一个众创空间,硬件设施齐全,不仅免除3年的场地租金和管理费用,还有可供创业者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

日前,莆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升格为国家级孵化器。“硬件是基础,软件更加不可或缺。”创客梦工场运营总监黄华春介绍,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之初,即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资本对接等服务,帮助入孵企业从“好苗子”长成“参天大树”。

“人才工作是一个细活,马虎不得。只有持续完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源源不断引进人才。”涵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志说,全区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700多人,其中省引进高层次人才80多人、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00多人、市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多人,“不管是人才总量,还是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都位居全市前列”。

人才用得好,产业跑得快

日前,电子信息行业两项新标准获批实施,作为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莆田市涵江区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参与制定。

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新型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民用电器、通信、汽车等领域,出口至东亚等海外地区。

最近几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带领创新团队,推动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基高频覆铜板,一举打破长期以来高频覆铜板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先后与技术专家合作135人次,开发出多项自主产品,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拥有10多项发明专利,成为我省颇具规模的电子材料生产基地。

“目前,全市只有两个省级产业领军团队,高性能覆铜板材关键技术领军团队就是其中之一。至于蹇锡高,是这个团队的领军人才。”涵江区工信局副局长许黎明说,“立足产业优势,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同时实现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在做强做优的前提下,做大产值规模。”

电子信息是涵江区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去年规模以上企业增至48家,产值达243.38亿元,约占全市总产值的65.5%。产品结构多元,主要涉及光电、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

除了莆田高新区,涵江区正在建设城北工业园,用以容纳更多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与周边的合利泰、华佳彩等项目形成产业链。“预计10月交付使用。”项目业主单位工程部经理陈志军介绍说,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研发用房和人才住房,目前已入驻艾丽鑫、海丝卫星、大族元亨等企业。

数字经济是涵江区的另一大亮点,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表演舞台。在涵江区委人才办和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的联袂招引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斌鑫前来创业,成立了时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仿真的工程应用业务,为高科技企业解决工业制造难题。

“3月,与当地一家企业合作,针对某一产品生产线关键部件进行优化,排除不合理的设计,降低产品的生产能耗。”浙江大学博士陈龙说,“目前,相关技术正在形成系列知识产权。”

营造归属感,人才留得住

“2017年项目落地后,我来到这里,主要负责建厂、生产、销售等任务。”在涵江滨海产业新区,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茂斌说,“人才政策福利基本都有,所有员工的吃住行问题都解决了。”

近年来,莆田以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为重点,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开发应用、综合创新、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应用。

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专注于自主研发,掌握多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主要用于生产异质结光伏电池,其出产的组件平均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0%,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张茂斌是江苏人,早年在福州、泉州等地打拼,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到涵江后,他成功入选莆田市“壶兰计划”人才,带领公司技术团队,率先实施异质结光伏电池项目,为莆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赋能。

由于成果突出,他在涵江区委统战部的推荐下,出任新阶联副会长。“新阶联主要由企业人才组成,是一个很好的人才交流平台。多了这层身份后,归属感越来越强了。”

今年,张茂斌还当选涵江区政协委员,他积极建言献策,加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中,投身于具体的各项事业。涵江区两会期间,他上交了一个提案,关于光伏在莆田农村地区的应用。

“广大农村,大有可为。”他说,瞄准“双碳”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农村屋顶空间,尽量让农民不出钱或者少出钱就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既能为留守的老人创收,又能带动乡村振兴。

在张茂斌看来,农村屋顶光伏尚处于开发初期,还是一片空白,是未来的市场拓展方向。眼下,他正带头联络各方资源,筹划前期启动资金,落实项目建设单位。

他说,今年年内,超高效异质结太阳能2GW量产项目将启动建设,届时要再招收200名员工,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5%,本科学历占60%至70%,“体量做大以后,就可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尽早实现产业集聚”。

去年9月,莆田市首个渔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被列入福建省2021年集中式光伏试点项目名单。据悉,该项目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计划在滩涂养殖区域建设30MW的装机容量。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