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行的你大概见过不少的古民居吧,但不论是格局,形态,规模都不尽相同。呈标准轴对称的古村落,你见过吗?龙海市东园镇埭美古村就是这样。
“古村四面绕水,古榕遍地。”在古村落河边大榕树下立着《埭美古村国家级传统村碑文》,碑文述说着这个古村的历史与故事。
全村所有房屋,都为明清古厝,每一座都是硬山式燕尾脊、红瓦屋面、石砌墙体,还有铺就排列整齐的红砖埕,还有木雕、砖雕、梁拱窗花,精雕细琢出浮华往事,笼罩着神秘色彩。
弘扬闽南的“家风文化”
“安静祥和的古村,朴实的居民,让你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这是游客对古村的评价。在这里,你可以放慢你的脚步,融入自然与历史,听古厝的声音。埭美古村,始建于明朝中叶,由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陈仕进开基。
据了解,早在明朝中期埭美古村祖厝落成之际,族人就定下了“房屋建制不逾祖制”的规矩,约定此后每家每户建房,都要遵照祖厝的建筑规划执行,且不能高于祖厝。
村子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家风堂,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家风堂以“传家风家训、享家珍家誉”为主旨,设有“家和人乐”、“良方教子”等8个展厅,通过文字、物件、图片、影音资料、3D场景等载体,从不同角度展现、弘扬闽南特色的“家风文化”。
一条内河如长龙般紧绕村庄,使埭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闽南周庄”。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厝群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港环社、社枕港”的独特景观。其中一处叫“万丁河”的河段,寓意“旺丁生财、生生不息”。
犹如古代护城河
《桃花源记》记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埭美古村正有此份感受。整个村子山环水绕,水宽10米到20多米不等,它实际上像建在岛屿上的,水沟起着护村的作用,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烽火战乱的古代护城河。
“走进埭美,红砖瓦、灰白墙、燕儿尾,典型闽南建筑风格扑面而来。”全村四面环水,被称为“水上古村落”,村内古厝成群,是闽系红砖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先后获评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当你漫步在村中古厝群落间,看着红砖燕尾脊,耳边不时传来水流鸟鸣声和村人的话语,一脉自然和谐的景象。它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四周环水,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
埭美村类似于护城河功能的环村河道有人称之为“水上皇宫”。九龙江南溪的水系长达3.2千米,将整个村庄环绕,全村四面环水,古厝群傍水而建,形成村有“两道水”,一条是环绕村庄的内河,另一道是通往外界街南溪港。
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
“翘起的燕尾脊是身份和地位的像征。”行走于村内,你会发现房屋的正门左右两边窗户是彩绘陶瓷的,显得清秀高贵。
埭美村,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它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到现在已经有560年的历史了;第二个特点是它规模比较大,总的有276座;第三特点排列整齐划一,新旧有序排列,硬山式燕尾脊建筑风格,是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代表之一。
祖厝大多是典型的闽南四合院(二进四开间),这种房子采用木架结构,竹编墙体抹上纸根灰建造而成。专家称,此种建筑有利于防震,埭美古民居群的古厝历经数百年、多次地震却屹立不倒,是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
村中有49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建筑体系为“九宫建筑”,即前排横向建造9座古厝,后排再对准前排依次向后建造,古厝旁边还附带着纵向排列的三排“护厝”,根据历史记载,“九宫建筑”体系是要有显赫官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建造,当时埭美家族是多么的显耀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