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4月26日讯 4月2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科技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通知》,莆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被成功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是莆田高新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莆田市首个“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
作为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育、提升、发展的重要平台,莆田高新区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创业的重大部署,依托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聚焦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已入驻孵化企业58家,毕业39家,吸纳创业就业867人,项目获得专利347项,研发投入785万元,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创新创业大赛项目15个,获奖项目8个,获得科技立项、奖励项目5项。
“高新区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存,因创新而兴。近年来,莆田高新区致力于创新驱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聚集、产城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和谐的产业高地、科技新城、生态之区。”涵江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连向红说道。
创新为底,产业聚能
多层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育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科技小巨人;75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2家未来独角兽企业。
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创建省级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商创业园、装备制造孵化器等研发创新平台,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莆田高新区深入践行“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引领带动高新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相互依存、配套协作的产业格局,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依托“一区多园”发展模式,高新区规划布局了滨海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城北工业园、新涵工业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创建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为实现高端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孵化”新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去年,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19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14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93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7%。发挥百威雪津、华佳彩、福联等企业的“龙头”效应,不仅形成集聚效应,更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推动了高新区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威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工厂”项目荣获工信部主办的“第二届促进金砖工业创新合作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福建山河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射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创新工艺与质量标准”荣获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小尺寸高阶面板产品连续2年实现满产满销,2021销售额超20亿元;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6英寸砷化镓射频芯片已量产,是射频芯片国产化替代的核心力量;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HDT太阳能电池由500兆瓦提升到700兆瓦。
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高新区通过合理统筹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以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化园区聚集优质项目,不断优化发展结构,凝聚产业势能,跑好跑赢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应才之需,因才而盛
高新区担负起全市领军人才创业孵化和培育的重任,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加宽人才区域合作渠道、加强人才服务专业化,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项目引才——高新区以“要素集聚、创新集成、人才集群”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双招双引工程,推动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互动循环、互促共赢。已建成投产的百威雪津、HDT太阳能电池、福联砷化镓、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等项目联动对接,引进院士和行业专家8名、省级高层次人才52名。
政策引才——高新区积极落实《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双招双引”的十条意见》《关于加快培育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壶兰计划”的意见》等省市区各级人才政策,制订出台《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暂行办法》《专家公寓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政策,对引进人才和企业分级分类扶持,为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完整“政策链”。
机制引才——积极落实院士入莆工程,开展“院士入莆”活动。共帮助31家企业,引进省级科技特派员2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5名。
产教育才——积极为校企合作、院地合作牵线搭桥。已有25家企业与中科院、福大、莆田学院、湄职院、华侨职专等31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搭建企业和人才对接平台。共有46名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环境为优,服务为先
近年来,莆田高新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环境留人、以服务留心,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完善基础设施、企业服务、金融对接等多方面,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开放共享式办公场地、物业管理、宽带接入、互联网平台等设施,公共服务场所配备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企业管家中心、企业法律服务中心、莆田院士专家成果对接中心、中关村天合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莆田分中心、路演厅、会议室、会客室、咖啡休闲区、智慧充电站(书吧)、健身区等,满足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
强化投融资支持。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利用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已发行17.3亿元企业债券,4.293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深化“党建+园区”服务。融合党员活动中心、企业管家服务中心、闽台人才交流中心、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推动园区党建服务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