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夏天就要到了,还在为福州40度的高温发愁,还在为去哪里避暑犯难吗?别愁,来福州鼓岭避暑吧。
这里的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5-6度,简直是避暑的天堂。
鼓岭景区其实是福州鼓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福州市东郊的双鼓横断山脉,平均海拔750米至800米,最高海拔998米,为福州的第一道屏障。
鼓岭位于福州晋安区宦溪镇,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距福州市中心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人士。
据1935年统计,当时鼓岭之上的避暑别墅已有200余栋,另外还建有不少教堂、医院和游泳池等公共设施。
本组图片拍摄于1894年前后,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这块避暑胜地开辟初期的原始模样。
鼓岭全景
1894年的福州鼓岭,刚刚开发后不久,可以看到山坡上零星散落的别墅,山坡之下还是一片一片的农田。
别墅
山坡顶上的一处别墅,门前有一条狭窄的石阶通往山下,石阶两边有一些新种的小树,说明别墅刚建成不久。
别墅近景
一座典型的欧洲别墅建筑,周围有用碎石垒砌的围墙,一名戴着礼帽的西方男子悠闲自在地站在院门前。
鼓岭客栈
当年的鼓岭不但有私人的永久性建筑,还建有一些旅店,供来此游玩的人们临时居住。
三名女子
3名打扮精致的西洋女子坐在客栈门前,穿着长裙,打着太阳伞,各自摆出优雅的姿势供摄影师拍摄。
房间内景
几名外国人坐在旅馆的一个房间里休息。房间里铺着地垫,干净整洁。墙上靠着一把用来捕捉蝴蝶的网兜,在房间的角落,有一只带有三脚架的照相机。
山上的澡堂
随着鼓岭上,外国人的别墅越来越多,他们集资在附近建起了一座公共浴池,供平日洗浴之用。
山坡上
三名外国人坐在鼓岭的山坡上,绿草如茵,远山如黛,男子手里拿着单筒望远镜正在欣赏对面的风景。
勤劳的女子
这是当地的女子,她正挑着一担柴草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注释中说,这些柴草是准备过冬用的。
山间民居
这是当时鼓岭的居住情况,房屋周围被茂密的绿色树木所包围。
另一户人家
鼓岭一处民居的近景,一间主房,两间偏房,主房使用石头垒砌,偏房是用木板搭起来的,屋后有高可参天的树木,环境幽静,仿佛是一个隐士的居所。
民居旁边
鼓岭小屋
位于山间的一座小屋,土坯墙,顶部盖瓦,没有门扇,门口有几根粗大的木柱做成的栅栏。这不是一座供人居住的小屋,而是专门用来诱捕老虎的。在屋内放上诱饵,老虎发现后跃过门前的木栅栏会直接落入屋内的陷阱里。
一群男子在小屋前,他们并不是专业猎手,而是利用农闲时间上山查看陷阱里是否逮到了老虎。
此外,鼓岭还有一些很值得去的景点,比如宜夏别墅、公益社、鼓岭邮局、柳杉王、熊猫山庄等。其中,鼓岭上的宜夏别墅是鼓岭上最古老的。早在1886年,外国牧师任尼在鼓岭建避暑别墅,此后外国人竞相效仿,到光绪二十五年已有80栋。1935年,这里的别墅群,已拥有各具特色的别墅366座,这里也因此获得“左海小庐山”美誉,也是全国最早的外国人度假村。
宜夏别墅位于鼓岭乡宜夏村,现在这栋别墅是鼓岭上保护最好的一栋,也是建造最早的一栋。别墅用石头建成,长约25米,宽约35米,外观已修缮,石头之间破损的缝隙用白灰勾边。走入别墅,里面有十余个大大的房间,全部粉刷一新,老别墅的整体状况很不错。
除了宜夏别墅之外, 鼓岭老邮局也是鼓岭上另一处著名的历史建筑,这个邮局开办于1902年,每年在端午节后开张,农历八月十五后关闭,属于季节性邮局,与庐山邮局等并列,属于中国早期五大著名的“夏季邮局”。2012年后在邮局遗址原样修复并对外正常运营,在当年邮局旁的一口古井,井圈外壁上的字迹,还能看出“外国、本地、公用”六个阴刻的字。井栏上凿刻的文字,自左向右竖排的是:“外国、本地”,其下居中竖排的是“公众”,打底的是从左到右的“水井”。按照传统汉字竖排左书的习惯读法就是:“外国、本地公众水井”。
原来,饮用这井水的人们,是本地人和外国人,而且不论外国人还是本地人,都是共享这井水的“公众”。顿时,“平等”“友好”“互助”“和谐”这些词,恍如无所不在的清风、薄雾,温情地弥漫在鼓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