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大师归来:丰子恺的闽南情缘”艺术展在厦开展
2022-04-18 10:46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8日讯(记者 林泽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7日,伴随李叔同创作的一曲《送别》,“大师归来:丰子恺的闽南情缘”艺术作品展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展,展期至6月19日(逢周一闭馆),免费开放。

本次展览共展出丰子恺先生绘画作品、曲谱、创作手稿原件、书信百余件,其幼女丰一吟的临摹和绘画创作近10件,以及其家人晚辈、研究者的著作和创作若干,不仅呈现出丰子恺先生的多面文艺才情,也为其家学、家风提供注脚。

丰子恺(1898-1975)早年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多取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做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丰子恺与厦门有一段殊胜之缘,1937年4月22日,丰子恺原定从杭州经上海来厦门拜见他的老师——弘一法师,但当时因闽南正鼠疫肆虐,未能果行。对前往厦门之约,丰子恺说:“前日在申候船,悔不决意南行也。”他于1937年5月1日致函在南普陀寺亲近弘一法师的广洽法师说:“盖劳弘一大师按装等待,心至不安。”

1948年11月22日,丰子恺先生结束台湾采风之后,自台北乘鹭江轮船,携女儿丰一吟,于11月23日下午三时半,抵达厦门的水警码头。当日的《厦门大报》还以《丰子恺今日抵厦》作了报道。第二天,丰子恺于南普陀寺见到了广洽法师,他们在后山兜率陀院的阿兰若处,凭吊了弘一法师故居,“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

1948年11月28日下午,丰子恺在厦门寿山岩做了《我与弘一法师》的演讲,他道出了自己对弘一法师一生的深刻理解和最高评价,这就是他著名的“人生三层楼”说。1949年初,丰子恺先生在厦门古城西路43号楼上,闭门3个月创作,完成了旷世之作《护生画集》第三套的70幅作品,就是他为践行与弘一法师之约,留给厦门的情缘。这在他的艺术生命里无疑是一笔力透纸背的浓墨重彩,也等于是为我们厦门繁茂的文艺树林扎下遒劲的根。

“丰子恺先生原名丰润,他是一座身怀丰饶文艺宝藏的大山,从这个展览当中可见一斑。”中华儿女美术馆馆长李忆敏表示,希望这个展览如一场润泽草木的春雨,“丰润一些我们的生命里极为珍贵的东西,丰润我们精神层面的一片片绿荫。”

据悉,展览期间,中华儿女美术馆将联手丰子恺研究会、不二轩书画推出“丰山育林”美育公教系列活动,并且将在开幕式结束后推出首场讲座:由厦门书画家、弘一法师研究学者张一德先生主讲“丰子恺在厦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有关方面不让大师不仅归来,更在厦门扎根安家。开幕式上,感动于厦门的至诚邀请,丰子恺研究会有意在厦门东坪山上设立丰子恺美育馆,在没有落成之前,准备先在中华儿女美术馆设立一个常设厅。为此,丰子恺先生的嫡孙丰羽先生分别与东坪山建设方的代表黄琳妮女士、中华儿女美术馆代表姜纪建先生当场签订了落地意向书。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