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恶俗直播败坏公序良俗,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治理之下逐渐失去空间,不过,在利益的驱使下,恶俗直播必然还会反复出现。监管机构要谋求治本之道,彻底改变卖丑卖惨直播获利的环境,让恶俗直播就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
近日,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的直播和短视频。
近年来,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迅速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诱导打赏。有的机构在下属主播直播间设托打赏,制造攀比假象,刺激观众激情打赏,怂恿未成年人参与,几乎成了潜规则。二是借未成年人牟利。一些机构和家长有意把未成年人打造成网络红人,赚了金钱,却毁了孩子。三是违背公序良俗。一些主播靠打色情擦边球、当众扮丑、以身犯险等方式吸粉。少数主播甚至搭讪骚扰、偷拍跟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恶俗直播层出不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直播产业还处在红利期,源源不断的资源挤进这条赛道,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人人又渴望脱颖而出,刺激机构和主播使出浑身解数,产生种类繁多的直播方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正是当前直播乱象的写照。另一方面,直播方式层出不穷,而监管天然具有滞后性,以至于恶俗直播套路极易被跟风效仿,也在客观上加大了治理的难度。
恶俗直播败坏公序良俗,干扰正常秩序,决不能等闲视之。近年来,我国明显加大了对不良网络风气的治理力度,对网络直播的规范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科学。比如,2021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新规之下,各大直播平台对主播的管理有了更清晰的依照,这为治理恶俗直播打下了坚实基础。1月1日至2月10日,抖音直播平台就处罚了781个存在问题的直播间。可以相信,有规则铺路,平台监管更规范,网络恶俗直播一定会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乃至销声匿迹。
当然,网络治理经验表明,在利益的驱使下,恶俗直播必然还会反复出现,营造清朗直播环境,还需继续努力。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谋求治本之道。表面上看,主播是直播乱象的制造者,其实,病根更与直播环境有关。不彻底改变卖丑卖惨直播获利的环境,恶俗直播就会像韭菜一般,割完一茬又长一茬。因此,监管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引导直播平台清理恶俗直播,加大对有才华、正能量主播的扶持力度,营造健康直播环境。还要看到,恶俗直播风行,归根结底是利益驱使,相关平台和机构难辞其咎。这提醒我们,完善对相关平台和机构的治理至关重要。监管部门在查处恶俗主播的同时,还必须追究违规主播所在机构的连带责任。
直播乱象,归根结底是逐利的产物。只要监管始终在线,对恶俗直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始作俑者,让他们得不偿失,恶俗直播就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