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共赴“美好教育”
2022-03-30 08:59

秀屿区实验小学开展课后延时“七彩”社团活动。(资料图片)

俯瞰秀屿区第五实验小学。 丛文俊 摄

秀屿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将作业时间从书桌搬到了户外。(资料图片)

秀屿区将城区“C位”优先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丛文俊 摄

跨溪连铁抱湾,城市向南进发,为秀屿区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秀屿地处莆田沿海,全区现有学校206所,在校学生93093人。让农村娃娃同样享有优质教育,秀屿百姓热忱关切。乘着“强产兴城”的巨轮前行,秀屿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融入“产城联动”大格局,以建设“科教兴区”为引领,全面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

“教育事业,一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梦想,一头承载着秀屿这座城市的未来。”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说,“要齐心协力抓认识、抓布局、抓师资、抓保障、抓安全、抓生源、抓整改、抓统筹、抓改革、抓成效,一抓到底、抓出氛围、抓出质量,逆势奋进破难题,坚定不移促提升,全方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超越。”

构建优质教育崭新格局

莆田第一中学秀屿校区、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市第三实验小学……这两年,住在秀屿城区的老百姓惊喜地发现,不少原本扎根莆田市区的老牌名校先后搬到了家门口,看着一点一点建设成型的明亮教学楼,老居民心中生出新期盼,城区“15分钟入学圈”愈发清晰可见。

近年来,随着毓英中学、秀屿区实验小学、笏石中心小学等一批教育龙头校的成长,域内教育已不乏“优等生”,但秀屿区谋划的是,让城乡儿童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2021年,秀屿区吹响“教育强区”号角,持续加大教育配套建设经费投入。“十四五”期间,该区共规划新改扩建学校30所,总投资37.56亿元,预计新增学位41890个。

3月26日,在土海湿地公园东侧的莆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偌大的工地塔吊高耸,车辆有序进出,一派“不误工时不负春”之火热景象。

在高铁新城与土海片区形成的城中“C位”区域,秀屿区把最好的地块留给职教——莆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选址秀屿区清塘大道北侧,西邻土海湿地公园,配套齐全、位置优越。以秀屿6个园区为依托,紧密对接临港大工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型人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布局,本地职业院校与临港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正款步走来。”秀屿区教育局局长黄永亮满怀信心。

增量文章做好了,现有资源也需盘活。秀屿多沿海农村,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洼地。今年,秀屿区规划开展区实验小学“总校+分校区”集团化办学试点,预备以区实验小学为总校,将相关乡镇小学作为分校区纳入管理,通过总校的示范引领,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互通、管理一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容、质量提升。

“通过‘总校+分校区’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能有效破解农村学校参差不齐的困境,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实现‘一家独大’到‘百家争鸣’、‘有学可上’到‘上到好学’的转变,让更多学生就近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秀屿区区长郑松青表示。

服务“双减”向改革要效益

18日下午,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秀屿区实验小学的校园瞬间沸腾了起来,孩子们收好学习用品,纷纷往操场、活动室、多功能室有序行进。这是课后延时七彩社团活动时间,共有音韵类、健体类、书画类、创新类、表达类、语言类、益智类7大类共计33个兴趣课堂可供选择。

“‘双减’政策减了大部分的校外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我们扩大优质课后教育服务供给,从供给侧为‘双减’助力,也让每一名孩子在阳光教育中全面、健康成长。”秀屿区实验小学校长姚秀萍告诉记者,该校以“校内教师+外聘导师”模式,推出精品特色社团,打造40分钟七彩课后服务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目前参与率达到100%。

张筱婷是新进入实验小学城东校区的一名一年级语文老师,去年莆田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进高效课堂以来,如何让自己的备课、授课全方位提质增效,是她近期倾心钻研的一个课题。“很怕掉队,这段时间跟着老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课堂节奏加快的同时,效率也提起来了,很惊喜。”张筱婷坦言,全新的备课方式让自己收获颇丰。

“构建高效课堂,不能靠任课教师单打独斗。”姚秀萍表示,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从而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转型。

在秀屿区实验小学,老师们不仅以学科组为单位抱团取暖、组合备课,还直接打破各年段间的界限,由低年级教师加入高年级教师“派”,按照“个备—集备—互备”三个环节,通过序列化、项目化、问题化备课,在智慧碰撞、观点交锋中,形成互补互促的学习共同体。

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的湖东学校是成立于2014年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因地理位置特殊,学校招生片区小、生源少、质量参差不齐。穷则思变,湖东学校夹缝求存、全力突围,通过七八年级夯基础、九年级抓提升,搭建平台促师能、激活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1年,该校荣获莆田市初中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

共建共享激发师资活力

秀屿区毓英中学是一所由秀屿区教育局和莆田第一中学合作办学的全日制公立初中校,也是莆田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2016年办学至今,该校已迅速成长为莆田市公立中学龙头校、秀屿区规模最大的初中校。

如何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专家型教师?建校之初,毓英中学就构建起“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对培养体系,两人一组,为期一年,老资历带动新晋教师起跑。

陈慧君是来自秀屿农村校的年轻教师,也是该校首批教师之一。2017年,她拜师省优秀教师、毓英中学物理组组长王国亮,跟班学习。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将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学实践等,是王国亮重点要为年轻教师培养的技能。

陈慧君用一连串的成绩展示了自己的跟班成果:2018年以来,她先后获得福建省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二等奖,省级“三优联评”活动二等奖,福建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观摩课活动二等奖。

凭借莆田第一中学集团校的优势,这个月,该校15名毕业班教师组团前往莆田擢英中学开展校际交流,双方就教科研活动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等内容进行了互动探讨,各学科组组长更是面对面畅谈中考备课策略、命题方向、试卷优化等。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每学期,毓英中学都会组织一场名师交流活动,由不同校区多学科的教师在自行备课后,通过“同题异构”和“同题同构”的课堂展示,呈现备课成果,再进行交互评课,让教师个人经验、教学成果效应最大化,实现同步学习,共进互补。

“师资队伍提质,生源也随之而来。今年有4000多名适龄学子报名了毓英中学,其中包含100多名原本在外就读的学生。”毓英中学教务处主任陈燕华告诉记者,但目前,按照政策要求以及现有师资力量,校方只能接纳不超过1000人就学。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秀屿区公布的2022年公开招聘新任教师方案中,该区预备向全社会招聘255名新任教师,这也是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师资队伍招兵。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