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草木蔓发。在这个绿意盎然的季节里,诵读着古人留下的种树诗篇,品味诗人的种树情怀,自当别有一番妙趣与快乐。
东晋陶渊明最喜植柳,在他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过着平淡自在的生活。他不仅在房前栽下五棵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还写了许多关于柳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等等。由于他生性秉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又对花木一片深情,让他收获不少“粉丝”。比如,明代袁敬所就写诗盛赞陶渊明的为人和爱柳品质:“藜杖芒鞋白布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儿点检门前柳,莫遣飞花过石头。”
与陶渊明偏爱柳相比,唐代柳宗元更有“柳痴”之名。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十分注重城市美化,重视植树造林,还带头参加植树活动,曾写下一首饶有风趣的《种柳戏题》,诗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此外,柳宗元还喜欢种柑树,他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写道:“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柑树一派碧绿繁盛的景色。他还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科学总结了不少种树经验,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可称得上是“骨灰级”的种树大师。
白居易有“绿色诗人”之称,先后多地为官,每到一处都要栽花植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这首《东坡种花》记载了他任忠州刺史时,掏钱买花树,并率领仆众,荷锄城东坡,挖沟引水,培土栽种了许多桃李杏梅等果树的场景。他的“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把这充沛的爱树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
杜甫与树也有不解之缘,到成都筑造草堂时,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他在诗中描述找寻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求得苗木以后,他亲自栽种不说,还写下了植树感受:“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仅自己植树,还精心规划、细心侍弄、耐心修剪。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描述了湖阴先生家门前花草树木葱翠欲滴的美妙景象。一句“花木成畦手自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湖阴先生热爱生活的美好形象。
时下正值盛春,感受着生机勃勃,品味生动诗句的同时,不如踏着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节拍,也将绿色撒播到身边的家园,把我们的环境装扮得更加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