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随着筼筜湖恢复纳潮
成群白鹭回归
守在闸口一带伺机捕食鱼类
“看!又能近距离见到白鹭捕食了。”
这一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作为研究白鹭等鸟类20多年的专家,林清贤经常带队到厦门及周边地区观察白鹭,写过多篇关于白鹭的基因、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林清贤告诉记者,厦门被称为“鹭岛”,从古至今就有许多白鹭在此繁衍生息。据资料记载,全球有鹭科鸟类60多种,我国有22种,而在厦门则分布着17种,可见“鹭岛”之称不虚。
“厦门常见的鹭鸟包括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等,此外还有黄嘴白鹭、岩鹭等品种。”林清贤说,作为滨海城市,厦门有较多的海域湿地,也有部分淡水湿地,鹭鸟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栖息地就有了保障。另外,厦门地处候鸟迁徙通道,也吸引了不少过境厦门的鹭鸟品种,它们都会来厦门度过冬季。
大白鹭
“目前,市民能看到比较多白鹭的地方在岛内的筼筜湖,筼筜湖开闸放水时,会吸引数十只白鹭蹲守在旁边,等待捕食。”林清贤说,此外,上李水库、五缘湾湿地公园、集美大学、杏林湾、大屿岛、鳄鱼屿等也都有白鹭在生息、繁殖。
白鹭(左)、牛背鹭(右)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翔安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公园,近年来也成为白鹭栖息的又一家园。“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红树林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林清贤表示,白鹭栖息在红树林间,能规避自然界天敌的袭扰。同时,红树林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为白鹭觅食提供了良好条件。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白鹭在厦门“安家”
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努力
相关专家建议加强白鹭保护
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告诉记者,白鹭属共有五种,包括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均俗称白鹭,在厦门地区均有记录。
其中,黄嘴白鹭,英文名为Chinese Egret,又称“中国白鹭”,在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数量约2000只,十分珍稀。彭志伟介绍,据记载,1860年,英国生物学家罗博特·斯温侯在厦门首次发现黄嘴白鹭,此后这种鹭鸟一直受到世人关注。
“之前黄嘴白鹭在中国东南部分布较广泛,但后来受相关因素影响,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2000年前在厦门几乎销声匿迹。”彭志伟说,近年来,随着厦门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现,观鸟者在厦门看到黄嘴白鹭的几率越来越高。
“目前,虽然厦门地区尚未发现黄嘴白鹭的稳定繁殖地,但厦门的生态环境正吸引着黄嘴白鹭在迁徙季节一次次到来。”彭志伟建议,厦门应重视和加强黄嘴白鹭的保护和宣传,积极申请“中国白鹭之乡”落户鹭岛。
据介绍,1995年10月,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成立,《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随之施行,为大屿岛、鸡屿岛等地重要的鹭类珍稀物种繁殖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2015年1月,《厦门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成为福建第一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此外,厦门还活跃着不少鸟类保护组织及专家,他们为白鹭保护建言献策。
筼筜湖改造观鸟长廊,新增潮汐广场
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陈章志也是白鹭的观察与研究者,热心白鹭保护。在去年的厦门市政协会议上,陈章志等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厦门应规划建设“白鹭主题湿地公园”。陈章志说,厦门目前只有少部分地方被列为白鹭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为的破坏等,白鹭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开始消失。因此,厦门亟须为白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同安湾、翔安东南沿海或厦门五通至香山滨海地段规划选址建设一处以白鹭为主题的湿地公园,强化其白鹭保护、宣传、科研、教育功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谋求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白鹭研究保护中心。此外,建议相关部门组织论证评估,以东埭桥水库为中心,规划鹭鸟湿地公园或鸟类保护区域,并加强规划控制,降低周边地块开发强度。
众所周知
白鹭是厦门市鸟
随着筼筜湖观鸟廊改造后对外开放
不少观鸟爱好者也前来欣赏白鹭风采
那么大家对白鹭的品种、习性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