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州
标题图
这个福州小伙,真“蚌”!
2022-03-09 10:23 福州日报

这本书,名叫《河蚌》

听起来貌似一本菜谱

但它其实是本启示录

这本书里,充满着

濒危与冒险!

图片

26岁福州小伙郭亮,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学机械的他,编著了《河蚌》一书,月底即将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出版。书中,基本把目前能找到和能查到的中国河蚌物种都收录了。而国内这么全面记录河蚌的书,少之又少。

在这本书的背后

是郭亮在20多个省份

蹚河调查的“历险故事”

图片

别以为河蚌常见

70%濒危或极危

说起河蚌,福州人并不陌生

它比恐龙还要古老

生活在生态环境的基层

有极强的净化水体的作用

宛如河流湖泊的“心脏”

但可惜的是

越来越多的河蚌种类

还没被人们认知,就消失了

图片

郭亮从小就喜欢研究昆虫

“跨界”研究河蚌

要从3年前说起

2019年6月,朋友送给他两个

产自湖北长江段的蚌壳

“印象里,蚌壳又薄又脆,而这两个像砖头一样厚实。”觉得神奇的他,开始查阅资料,发现我国虽是世界河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可查的资料寥寥无几。除了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写过一本关于中国河蚌的书,便没有更多的专著。

根据文献记载

在中国已知河蚌约有100种

郭亮想,不如自己去

收录一本河蚌“专辑”

图片

他一边踏上寻蚌之旅,一边“广撒网”,通过遍布全国的博物爱好者、渔民等寻找线索。在收集到50种时,他发现越来越难进行下去。在一些有记载的河蚌栖息地,河流早已干涸,一些种类已找不到活体,只能寻到壳。

“我意识到,这件事我必须坚持。”郭亮说,20世纪以来,河蚌物种在全球范围出现明显消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截至2008年,世界上有37种河蚌灭绝,168种接近灭绝。而在中国,常见的河蚌有20~30种,70%的河蚌种类处于濒危或者极危状态,甚至可能已灭绝。

20多个省份的冒险

换来许多新发现

长江流域、云南边境、

新疆戈壁……

为编著这本书

3年里,郭亮和朋友

去了20多个省份调查

图片

图片

江西鄱阳湖河蚌资源最丰富

这些年冬季枯水期

总能看到郭亮戴着帽子、

穿着涉水裤、带着相机

在河床弯腰搜寻的身影

“涉水裤破了,大冬天裤子全湿透,一脚扎进泥里,抬起就没了一只鞋……”郭亮说,每次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只能停留四五天。为了省时间,他们吃喝都在车上,不是在寻找河蚌,就是在去寻找河蚌的路上。

图片

鄱阳湖水网丰富,水草繁盛,危险也时刻伴随。有一次,刚从水里出来,转眼就看到岸边竖着警示牌“血吸虫疫区”,让他们后怕不已。

在新疆,即使夏季

河水也冰冷刺骨

让人备受折磨的还有肆虐的蚊虫

最让他们绝望的是

河床遍布河蚌

却寻不到要找的种类

图片

所幸的是

辛苦换来新的发现

3年来,他们收集到

近100个河蚌种类

上千枚标本,不少是新记录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河蚌》即将出版

他本想做得更完善些

但如果再拖下去

真的有很多河蚌物种

来不及保护就消失了

我只希望大家能像知道要保护大熊猫、江豚一样,保护濒危的河蚌。图鉴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认识河蚌。只有了解,才能谈得上保护。

“他正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在书的序中

贝类学者尉鹏这样赞扬道

他说,这本书不仅艰难收集了

最全的河蚌信息

难能可贵的是,郭亮融入了

自己对物种的观察和理解

图片

作为民间博物爱好者

26岁的郭亮已是硕果累累

2021年4月,国际最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记录认可了一种发现于福建永安的全新物种“步甲虫”,并以发现者名字命名为“郭亮珠步甲”,这个郭亮便是他。

几年前,他和朋友辞去工作,组建“虫林野趣”工作室。每年他们会花数月时间到野外考察,寻找新物种,研究生物生存情况。其余时间,则在福州举办博物科普类培训班,把大自然的知识传递给孩子。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