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拗九节 福州的孝顺节
2022-03-01 16:17 闽声传媒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敬老节,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图片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旗汛口,想起我家打风掉雨送我去学校;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南门兜,想起我妮在我做媳妇那一天泪汁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大桥头,想起我梦中都是我的二个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

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

这首传唱于福州大街小巷的福州方言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唱出了独特的闽都孝文化。

拗九粥满满都是爱

拗九节是福州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每年的这一天,福州人都会煮一碗拗九粥孝敬老人,里面放了荸荠、花生、桂圆、红枣、红糖,再加上香喷喷的糯米,香浓可口。拗九节当天,从家中到街上,到处都氤氲着粥的甜香,传递着浓得化不开的孝道亲情。

图片

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民间流传,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

这里说的“九”分为“明九”与“暗九”,即:凡年岁数中带有九的,如9,19,29等,称为“明九”,凡岁数是“九”的倍数,如18,27,36等,称为“暗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太平面,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羁上好运,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

图片

已婚妇女在这一天,也要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以示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图片

如今,福州人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观念已逐渐淡化,在“拗九节”表达更多的是福州人对团圆美满家庭生活的祈福与向往。

拗九节的传说

图片

民间传说《目连救母》正是拗九节由来的故事。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廿九称为 “后九”,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图片

这天是正月廿九日。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遂仿其孝行。于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拗九粥怎么做?

第一道工序

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

第二道工序

蒸煮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如果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

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如果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红糖板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