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厦门市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再创新高
荣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厦门公安机关
为“平安厦门”建设交出了满意答卷
也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出了新探索
今天,人民公安报大版面刊发题为《厦门:打造沿海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样板》的报道,点赞厦门公安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样板。全文刊发如下: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厦门这座海滨城市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诸多挑战。
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以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坚持“科技引领+社会共治”,牢固树立“以防为先”理念,探索实践“预防警务”,通过动态感知风险、及时阻断风险,推动警务运行模式由被动反应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实现了警务效能与治安态势“双质变”。
强化市际“圈层”查控
构建海陆空立体化“金钟罩”
去年12月15日清晨,翔安区大嶝岛附近海域一片寂静,一艘皮筏艇突然出现在海面。大嶝派出所民警发现异常后,马上组织警力拦截,成功抓获一名企图偷渡的嫌疑人。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坚持以岸制海、海陆联防,健全完善“一体化”沿海智能管控体系和厦漳泉防范海上非法入境联动机制,探索运用无人机巡航加强岸线管控,有效筑牢海上疫情防控和反走私、反偷渡的“铜墙铁壁”。
1月5日深夜,在厦门与漳州交界的一处公安检查站,一辆黑色轿车接受安检时,设备突然发出警报,自动升起的拦截设备将车辆阻截在检查站内。民警检查,在车底发现数把管制刀具。这种自动预警拦截功能不仅大幅提升了安检查控效率,而且能有效降低民警执勤安全风险。厦门市公安局强化陆路防控工作,建成6个智慧公安检查站,不断完善市际布控拦截圈,配套健全可视化一键式“关城门”等机制,打造坚实可靠的“金钟罩”。
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市,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每天的航班起落不断,人员、货物进出繁忙。对此,厦门市公安局加强机场区域感知体系建设,着力完善防控体系,并按照“国内一流、行业一流”的标准,推进机场安保体系建设,筑牢了民航管控防线。
海陆空立体化防控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阻截在外围、处置在远端。
夯实市域“点面”防控
筑牢应急处置“桥头堡”
为提升街面巡防效能,厦门市公安局结合“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在全市布建智慧街面警务站,以点带面,提升巡逻勤务精准度。“一个警务站,就是一个微型派出所,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是一个指挥平台,真正做到快速反应,守住应急处置第一道防线。”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勤务指导处处长谢国瑞介绍,目前已在车站、码头、商圈等重点区域建成18个智慧街面警务站。
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厦门市公安局将各个旅游景区和景点作为治安防控的又一重要单元。如在鼓浪屿的“印斗石”礁石处,安装“潮汐多媒体自动预警系统”,根据潮汐变化发出警报、灯光和语音提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改变了以往被动出警解救的模式,实现了各类警情“零发生”。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则将平安延伸到市民家门口。湖里区禾山街道的大唐五缘商住两用小区,原本小区内企业单位众多、进出人员管理难,治安风险突出,盗窃、黄赌等案件时有发生。该小区被纳入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以来,实现“零发案”。据介绍,目前,厦门市已建成1340个智慧安防小区,通过对小区动态的多维感知和精细管理,努力为市民群众打造更加平安的幸福家园。
严格“要素”监管
上好源头预防“安全锁”
厦门市公安局除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管好危爆物品等“要素”也是重要环节。
去年6月以来,厦门市公安局创新研发危爆物品智慧管控系统,打造危爆物品智慧监管新模式,实现对全市民爆行业、民用枪支使用单位等涉危行业“一套系统全面管理”。“枪支弹药、民爆物品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造成被盗、私藏、截留,引发违法犯罪。通过智慧管控系统,实现动态化、可视化、全流程、可追溯的跨时空监管,为危爆物品锁上了一把‘智能安全锁’。”厦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杨火造介绍。通过该系统,民警足不出户就能对爆破作业的物料领取、运往现场、卸货清点、现场爆破、退库运输、清退回库等重点环节进行全链条、无死角、可视化监管。近年来,厦门市未发生一起因危爆物品监管问题引发的案事件。
发动市民参与,汇聚磅礴平安力量。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按照“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原则,坚持以专带群、专群结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信息收集员”“治安巡逻员”“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宣传帮教员”作用,不断激发社会治安防控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