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岩>文化
标题图
漳平基泰村:“蔗甜”村过上红日子
2022-02-22 10:20 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2月22日讯(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陈俊毅)近日,记者来到漳平市西园基泰村,刚走近位于村部旁的红糖加工厂,一阵浓浓的红糖香扑鼻而来,“冬至后的一个多月,正是村里制红糖的时候,那时全村都弥漫着香味。”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启义笑道。

c3b224cef271d81cfd51f36cbc797ed.jpg

基泰村地处九龙江畔,位于漳平市郊,是一个拥有2800多人的中等村庄。据《漳平县志》记载,自明嘉靖年间开始,漳平市便有了甘蔗种植和红糖制作历史,基泰村由于地日照长、土肥透气好、酸碱适合种糖蔗,是种甘蔗和做红糖的主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漳平市民间古法制糖作坊逐步消失,时至今日仅有基泰村延续至今。

可有着龙岩市级非遗古法制糖技艺,却都属于自家小作坊制作,规模小、无品牌、收益低,“种糖蔗红糖的越来越少,最低谷时仅剩下3个非遗技艺传承人,20来户村民坚持。”叶启义说,基泰村也成为省级贫困村。

f1b957551a2e06484f771981e8b435c.jpg

拥有非遗传承技艺,如何将它转化为带动全村增收致富的力量?

改变源于2016年,新一任村两委班子换届,在市、镇两级指导下,当地立足传承古法红糖非遗优势,创建“里最甜”党建品牌,推动传统糖产业转型升级。

在叶启义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由村党支部领办红糖合作社,成立销售公司,建设一个标准化厂房,在生产、包装、销售及争取资金方面统一指导,注册并培育“糖老浓”商标,举办红糖文化节,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电商服务站点,推动红糖从线下走到线上,从个体走向商超,从批发走向订制。党员带头,学习古法制糖技艺,指导大家“直播带货”,拓展销售市场。

一系列动作下,基泰村红糖经济效益迅速显现,红糖价格从每公斤2.5元涨到了7.5元,村民们每亩纯收益约1万元。“种甘蔗制红糖劳力花费少,特别适合我们这样缺乏劳动技能的家庭,从种半亩到3亩,依靠种植甘蔗制红糖我家就实现了脱贫。”村民叶桂平说,现在自己打点零工制糖,每年收入有五六万元。

ef302ad83e52bf3138eab17863c4597.jpg

看见了效益,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现在种植糖蔗的村民达到了300多户,总面积也从16年的150亩增加到去年700多亩。”叶启义说,去年全村红糖产值超过了600多万元,古法制糖非遗传承人也增加了十多人。

红糖制作也带动了下游产业发展,村里针对甘蔗渣再利用,将其作为原料成功试种出凤尾菇、平菇、毛木耳等菌类,既解决了环境问题,也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红糖产业,基泰村蔗农明显增收,村集体收入也有大幅提高,2018年,基泰村成功脱贫。同时,以“里最甜”党建品牌为引领,村建带妇建,基泰村村容村貌也有了翻天覆地大变化。

数年发展,曾经的脱贫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糖”、乡振兴示范

“随着红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泰村的生活会越过越甜。”西园镇党委副书记黄雅丽说,接下来镇里将支持基泰村持续投入,进一步扩大糖蔗种植规模,建设甘蔗渣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一产带动三产,深化蔗旅融合,做足“一江两岸”文章,提升基泰村美丽乡村水平,打造甜蜜幸福的山水田园新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