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柳村,隶属于福鼎市点头镇,位于福鼎市中西部,距离点头集镇10公里。
柏柳村历史悠久,明朝宪宗成化年间,梅氏宗族从梅山迁居至柏柳,在柏柳中心村山谷地带繁衍生息,开拓四周群山,从事农事活动。梅氏宗族在柏柳发展到第三十三代时,出现了一位茶人,这位茶人就是梅筱溪。
梅筱溪,大名伯珍,字步祥,又号鼎魁,福鼎著名茶商。梅筱溪出生于清光绪元年,二十二岁成婚后,其父因无实业难以为继,让孩子分家,梅筱溪排行最末,只分得溜半小店屋和数坪茶园。梅筱溪后用岳父送来的数十株白毛茶苗开山栽种,几年间卖茶得利六七十元,之后开始踏上茶商之路。
梅筱溪先后和白琳人绍维羡、福州马玉记茶行、福州福茂春茶栈合作贸茶,将茶叶远销南洋、天津、香港等地。
梅筱溪善于研制新产品,茉莉花白毫银针便是他发明的。据考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的马玉记茉莉花白毫银针正是梅筱溪所供。
在经商过程中,梅筱溪虽几度负债,但都想尽一切办法清偿债务,因此他的诚实信用闻名于茶界,曾被聘请为福鼎茶业示范厂总经理兼副厂长、福建茶业十厂联合会采办经理。
梅筱溪在贸茶上获得的成功也促进了柏柳村的繁盛,更是让柏柳茶马古道出现“通街茶酒米粉味,彻夜羊蹄驮脚声”的盛景。
斗转星移间,柏柳村走过几十个春秋,2009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长刘枫亲自为柏柳村题写“中国白茶第一村”。来到柏柳,重新踏上这条古街,虽已无法看到当年的盛景,但繁盛留下的影子依然清晰可见,柏柳村与茶的故事还在继续。
古作坊,清代时期的建筑,通面阔46米,通进深36.5米,占地面积约1679平方米,抬梁式重檐悬山顶,中轴建筑由门楼、天井、正厅组成。古作坊体现了百年历史和风貌,也全面展示福鼎白茶传统的工艺,它曾是福鼎首家以制作、经营福鼎白茶为主的手工茶叶加工作坊。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作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如今的古作坊已不仅仅是手工茶叶加工作坊,还是网络带货的直播平台,是不少直播团队青睐的直播场所。
2020年开始,柏柳村依乘乡村振兴的浪潮,作为福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除了道路白改黑、低压弱电下地、房前屋后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对文化场馆进行修缮和挖掘,村中也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以茶出名的柏柳村逐渐吸引一些大型茶企入驻,不仅带动村财收入,也让白茶发源地的白茶能够被更多人知晓,福鼎大晒场白茶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一家。大晒场在柏柳村承包了2000亩茶园作为特别的材料供应点,计划建设一个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光线和风力的厂房,为茶叶技师提供制茶平台,通过5G网络、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以百分百确认茶叶原料的来源。
未来,柏柳村还将在白茶历史文化的挖掘、茶旅融合和产业振兴上做更多的事,让柏柳村、让柏柳的茶叶、让柏柳的茶文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