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诗意,童诗伴成长!
阅读诗集《蟠桃味的筋斗云》,
遇见一个目光清澈的少年,
重返天真无邪的童年,
再见纯真年代的自己。
“10后”小诗人匡鸿羽创作的童诗集《蟠桃味的筋斗云》来了。字里行间闪烁着童趣、真情、智慧的光芒。
该诗集甄选96首童诗,构思精巧完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阅读时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会心一笑,从诗中获得极大的情感共鸣和思维碰撞。
诗集最后还有匡鸿羽父母撰写的5000多字代后记“育儿经”,干货满满,倾囊相授“小诗人是怎样炼成的”。
引起大小读者共鸣的“筋斗云”里有什么?
这本诗集就像一张游乐园的门票,邀请每位读者走进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童诗集精选了匡鸿羽在各类报刊发表过的96首诗,分“趣”“真”“情”“愁”“思”“梦”6辑编排。作品既有小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又有对亲情友谊的体悟,还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每一件非常微小甚至不起眼的所见、所闻,可能只占据生活中的一两秒,但却足够撑起匡鸿羽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趣味横生的描述。
可以说,这是一本“真的”童诗集,浓缩了一个十岁上下的孩子的心田里流出来的纯粹诗句、天然思想和真挚感情。这也是为什么《蟠桃味的筋斗云》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它用诗歌这个载体,描绘了普通孩子的日常生活,不着痕迹地描摹出了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拥有的烦恼与梦想。
从“小读者”到“小诗人”,教育引导必不可少
写诗看似简单,但相比起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来说,诗歌的创作更看重情感和天赋。匡鸿羽父母十分注重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将之用文字记录表述出来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写作力、幸福力,远比试卷上的“98分”“100分”来得重要。因为这些能力具有自身成长性,能够帮助孩子不断收获进步,走向更高远、更光明的未来。
匡鸿羽父母在诗集的最后分享了他们如何培养孩子“写诗”能力的几条经验:
一是平时留心观察,观察身边的大自然、生活中的人与事、学习中的苦与乐,用心去看、听、闻、尝、悟,努力发现隐藏其中的诗意。认真细致观察,是写好童诗的基础。
二是大胆发挥想象,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假设等去想象,可以由此及彼展开连续性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是勤于思考感悟,用心体会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多写自身经历的点滴感悟,可以通过读名著、听新闻、看电影等,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思考感悟写进诗里,这样才能打动人。
四是选好创作角度,要发散思维,或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角度,或从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或从功能、价值、哲理等文化角度,选取自己发现的独特角度来写。五是创新独特表达,要敢于表达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可以写独特的理解、想象、经历、情感等,抛弃套路化的思维,舍弃大众化的表达,写出独一无二的童诗。
小诗人匡鸿羽,2010年6月出生,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吴镇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发表诗歌140余首、作文40多篇,散见于《诗刊》《诗潮》《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儿童》等70多种报刊,有诗收录于10多本诗集。主持“鸿羽之光”微信公众号“每周小诗星”专栏,主编《每周小诗星诗选》。荣获嘉善县第十一届文学艺术“红杜鹃新苗奖”,第一届“母语时代杯”童诗大赛一等奖,第二届“长嘉”全国少儿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九届白天鹅诗歌奖“最佳童诗奖”,《艺术界•儿童文艺》2019年度“最佳作品奖”,第三届“快乐杯”观察日记大赛一等奖,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第二十届“新作文杯”中小学生放胆作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第四届、第五届“未来作家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百佳小作家”,《少年诗刊》星光小诗人等30多个奖项。
小画家姜雨琦,2013年12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二年级学生。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会员。喜欢画画、写诗。6岁开始发表诗歌,散见于《儿童文学》等报刊。擅长创作童诗绘本,《快点长大》《菊花瓣小鱼儿》获得东方娃娃杂志社“五格魔法书大赛”最佳优秀奖。本书所有插画,均由姜雨琦7岁时创作。
童诗集《蟠桃味的筋斗云》
匡鸿羽 著 姜雨琦 绘
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