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2月16日讯(记者 林丽明 廖丽萍 杨珊珊/文 施辰静/图)为在全市树立充分尊重企业家、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鲜明导向,鼓舞和激励企业家勇立潮头、勇毅前行,16日,厦门市企业家大会召开,400多名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发布了2021年厦门市行业领军企业榜单,并为入榜企业授牌,涵盖现代农业、新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建筑业等五大领域,共计90家企业。
厦门经济特区40年的建设史就是一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企业既是经济增长的主体、改革开放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促进共同富裕的主体。截至去年底,厦门市实有市场主体76万户,其中企业41万户,涌现出3家世界500强、5家中国500强、3家中国民企500强、99家上市公司。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一大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不仅自身具备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也显著提升了厦门的创新能级和产业链地位。
当前,厦门正处在多重政策利好的黄金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加速成长期、宜居宜业环境的持续提升期、优化发展生态的扎实推进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饱含着企业家们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孕育着企业家们播撒的种子,也期待更多企业进一步扎根厦门、深耕厦门。
厦门好则企业好,企业强则厦门强。为让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地搏浪商海、再攀高峰,厦门市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要素保障、改进政府服务。具体来说,要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把创新作为事关厦门发展成败的大事来抓,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提高到3.5%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要突破4000家;探索“免申即享”等更多“政策找人”的精准办法,分类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在厦门涌现出更多“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要加快构建“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以改革的思路化解制约,以思想的解放打破瓶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一线开通政务超市,打通服务企业的绿色通道,在“亲”和“清”的融洽关系中共同推动厦门发展。
链接
【企业家声音】
厦门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旭辉:
2011年,天马落户厦门,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第5.5代及第6代两条满产满销的LTPS产线,同时在建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总投资已近700亿元,并将持续在厦布局产业和前瞻性技术研发。
厦门有特区优势,城市高素质高颜值,宜居宜业,营商环境非常好,我们切身感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非常务实,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推动产业前沿技术布局,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关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实实在在抓产业、促发展。天马将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厦门这个福地继续扩大产业布局,布局前瞻性显示技术,推进显示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争取未来在厦总投资超千亿,加速实现厦门显示产业全球领先。
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厦门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曲涛:
宁德时代坚持立足福建,放眼全球。公司除宁德总部外,还在厦门设立了厦门时代、时代电服。目前,厦门时代项目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宁德时代将快速推动合作项目建成投产,并将进一步加大在厦门的投资布局力度,在厦门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高地,助力厦门高质量发展。
建议厦门市加快推进“零碳厦门”工程,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在全市公共领域全面推进车辆电动化替换,优先支持宁德时代锂电产品在厦门推广应用,并支持宁德时代布局车电分离、电池租赁等新的商业模式,为厦门市打造新的业态和增长点。
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希平:
厦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优越的创业创新的沃土。我经营的企业恒兴集团是扎根于厦门、发展于厦门的民营企业,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市、区两级引进的产业投资基金,并实际出资超过5亿元;同时在厦门重点发展教育、文旅产业,总投资额达到30多亿元。公司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视,对市场主体的关爱呵护,我们非常有信心、也有决心将公司在厦投资项目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水平。
2020年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我市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厦门企业家日”,这是厦门工商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借助这一载体,更好地引导我市企业家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提升发展信心,提高发展质量。
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桥伸夫:
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由特种玻璃制造商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于2014在厦门投资成立。公司从事显示器用玻璃基板的生产制造,是日本电气硝子在中国的5个生产基地当中唯一拥有熔融成形工艺、且规模最大的工厂。在过去的8年里,公司先后进行了四期的项目投资,总投资额为76亿元,2022年将实现全面投产,年产液晶玻璃基板可达5000万㎡。这个量相当于中国国内玻璃基板市场需求的10%左右。总公司也看好厦门的营商发展环境,将会继续考虑在厦门增资扩产,争取在厦门深耕发展、做大做优做强。
佳好集团(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家莹:
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凭借对台特殊区位优势,致力先行先试,全面拓展两岸交流合作,在厦台胞台企积极融入祖国大陆新发展格局,充分见证和分享了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针对做精做优做强市场主体,我们建议,厦门深化改革,力争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发挥对台区位优势,践行两岸融合发展重大政策主张,持续为台胞台企提供发展机遇和同等待遇;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和总部经济,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坚定不移选择科技赛道,支持我市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向研发型企业转型;重点关注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吸引国内外创新能力强、有研究成果的人才来厦创新创业。
国贸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海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许晓曦:
厦门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通过简政放权、创新监管、产业扶持、金融服务等举措创造了优质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家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舞台。特别是3月1日即将生效的《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了许多全国首创和全国领先的条款内容,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
近几年,国贸控股积极参与建设厦门、深耕厦门,参与天马项目投资、投建新会展中心项目等、厦门国际银行增资扩股,投资额合计280亿元。未来三年计划继续在厦门投资200亿元以上。国贸控股也先后在近三年内率先将公司于全国各地的营业额、进出口额的绝大部分规模转移统计到厦门。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滕达:
多年来,厦门始终高度重视企业高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各项政策进一步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美亚也因此能够做到连续十年研发投入超过15%,研发投入绝对值厦门第一。
近年来厦门始终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方向,推动《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有效实施,出台数字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流营商环境。
此外,厦门始终坚持国家所需、厦门所能、企业所愿、专家所享,牵头举办了“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厦门国际动漫节”等一系列专业性强的行业赛事展会在厦举办;牵头落地了工信部协同攻关体验推广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在厦建设,为厦门企业创新研发、生态发展提供了高端资源。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锦毅:
作为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代表,汉印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旨在打造国产打印机的民族品牌。公司在成立之初,自主研发的核心打印模组产品就成功的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厦门政府的高效、透明、周到服务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作为本土企业,我们深有体会。作为中小企业,对人才非常渴求,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人才配套政策帮助中小企业。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