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春节、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
楼下村,位于福建福安市的溪柄镇。村中坐落着一片古民居建筑群,最早的距今已有2百多年。2008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和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
走进楼下村,如同进入一个富有江南特色的闽东古民宅博物馆。错落有致的大宅院蛰居在群山之间,气度恢弘而又内敛。蓝天白云映衬下,“虾蛄墙”与“观音兜”的建筑形式极具特色。
古民居内,楹联、招画等随处可见。在最为庄重的前堂,牌匾、对联、书画均宣扬着传统的纲常伦理,如“樵夫采薪”,“渔翁钓鱼”,“书生苦读”,“狄青比武”……在这深厚的文化熏陶下,古村历经千年,仍保持着一份古朴、典雅、大度和从容。
沿着纵横的小巷穿梭,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据专家考证,这些大宅院始建于清代,有着十分精密的规划,集中分布于村中三条横向主干道的中段上。每座古宅均以厅堂为中心,布局对称,大门、二门、天井、廊庑、大厅堂顺序排列,气宇轩昂;挑高的木结构,保证着采光、通气、冬暖夏凉和人们活动的需要。
楼下村的古民宅大体分为两大类。南面靠山的一排,屋宇轩敞,比较气派;北面的一排大概可以用“雅致”来形容。大门上的匾额与楹联随处可见。每一座大宅院都留下了鲜明的耕读文化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楼下古村的木雕特别多,特别雅致。这些木雕采用手工技艺和榫卯结构,千刀万刻之下反倒显出诗意来。每个窗棂都如同一幅优美的立体画,线条粗细有致,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人物生活图景跃然窗上,好一幅巧夺天工的作品。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人物、山水均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梁柱、匾联、回廊、门窗等建筑上的雕刻,每一幅都在向人们叙述一个情节完整的典故。
传统文化穿过时间的长河,巧妙地流淌在古建筑的每一个地方。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曾两次驻点楼下村调研,写出《楼下村》的学术专著,并誉之为“乡土建筑,中华遗产”。
此外,去楼下村游玩,狮峰寺也是一大看点。
楼下村外的狮峰禅寺原建于唐景福元年,至明万历壬子年重修,是福安市最完整的建筑,顶部描龙画凤,栩栩如生,图案虽经年累月,但尚可依稀想见当年风采。
大殿属重檐歇山顶抬梁木构式,四周的窗梁板墙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外面两重檐下均有200余根驼峰式的椽条排列整齐地伸出,一如宋代的建筑格式。该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于唐景福元年始建,明永乐年间重修,大雄宝殿现存建筑于明万历四十年再度重修,清嘉庆年间又重修了天王殿、般若殿。
寺院规模壮观,坐西向东,中轴对称,依山势由下而上分布各建筑有:外围入口牌楼、放生池、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般若堂、斋堂、圆通堂等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其中大雄宝殿保存最好,历史最为悠久,其建筑规制保持唐宋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狮峰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