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走进园区企业 | 柔性电子“领头羊”!弘信电子进军新能源形成两大拳头业务
2022-01-18 17:39 厦门火炬高新区

激光钻孔、导电化处理、

镀铜、线路形成……

经过30多道工序后

一片片车载软板

经过200多摄氏度高温的回流炉后

行云流水般流出

日前

火炬高新区弘信电子

车用软板生产现场

生产线正全部开足马力

清洁车间内“全副武装”的工人们

正在各自岗位

有条不紊地紧张忙碌着

图片

厦门日报记者 杨进福 摄

“车载的订单多到接不过来。”弘信电子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梁康帝说,目前他们的车载软板已经用于多个新能源知名品牌汽车。日前,弘信电子与蜂巢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中的FPC(柔性印制电路板)应用、CCS模组(巡航控制系统模组)、电动汽车其他模块中的FPC替代传统线束思路及方案等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图片

图片

作为厦门市培育成长起来的

国内领先的柔性电子龙头企业

除持续向高端电子领域渗透外

在新能源产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的当下

2021年9月

厦门翔海厂

首批新能源车用软板开始出货

弘信电子正式进军新能源领域

形成新能源车用软板与消费电子软板

两大拳头业务

图片

2021年9月,厦门翔海厂首批新能源车用软板开始出货

柔性电子以其轻薄柔软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车内智能化与显示等方面均有大量运用。以动力电池为例,采用软板能实现更好的保护、更小的空间、更轻的重量、更高的装配效率,以及更低的装配成本。

为适应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需要,弘信电子在厦门翔虹厂、翔岳厂的基础上,于2021年年中,正式对其目前体系内规模最大的主力工厂——厦门翔海厂进行升级改造,专门用于新能源车用软板的生产。

“2021年起,我们正式进入消费电子和车用软板双轮驱动时代。”弘信电子董事长李强说,目前公司的产能正持续扩大,随着智能化升级,消费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呈现新特点,因此公司持续加大这个领域的研发和产能的扩充。新能源方面,动力电池对软板的需求正成倍增长,同时由此衍生出的车载智能化,也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

图片

图片

在生产现场可以看到

相比之前的消费电子软板

车用软板更长些

有1.5米左右

是一般消费电子软板的三倍长

“在车用软板的生产中,充分发挥了双面板‘卷对卷’生产线的优势。”梁康帝说,相比片式生产,“卷对卷”可灵活调节长度。为保持竞争优势,弘信电子始终走在行业前头,早在2014年,他们就完成国内首条双面板“卷对卷”生产线的建设并投产。

图片

车用软板车间内,一条条崭新的生产线映入眼帘,蔚为壮观。“每条投入上千万元,全部24小时不停歇,一线工人两班倒。”梁康帝说,每条生产线一天出产3000片。

这是个什么概念?平均一个电池模组,需要1-2片车用软板,当前主流新能源汽车根据不同车型需要7-12个模组。也就是说,仅一条生产线的产量就能够供应近百辆汽车的电池模组。尽管如此,目前他们的产量还是供不应求。

图片

与消费电子软板相比,车用软板除了肉眼可见的长度更长之外,还有背后看不见的技术支撑。

梁康帝说,软板主要是采集电池模组的温度信号、电芯电压信号送给电池包,通过保险线功能降低过大电流的损失。软板的防潮、防腐、防震、防撞等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对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

图片

这背后他们经历了大半年的机器调试和技术储备期,仅软板制程中的点胶工艺用的胶水材料,他们就开发了UV胶、热固胶等30多种型号材料,进行反复测试、评价、比较,最终选用几种最佳的型号材料。目前,他们整体的设备水平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图片

除持续巩固提升原有的

消费电子拳头业务外

为满足市场需求

弘信电子正紧锣密鼓地

在厦门规划新的产能基地

打造车用显示、车载智能化

动力电池软板等车用软板生产基地

力争将其建成

新能源产品专业的

大规模制造基地

全力扩充新能源车用软板的产能

提升产品比重

“这一切只是起步。”李强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时代,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为人们勾勒出元宇宙的雏形。作为电子元器件之母,柔性电子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车载显示、动力电池不过是柔性电子在汽车与新能源领域的牛刀小试。他告诉记者,弘信电子正在大力推动及储备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部分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而厦门作为公司的研发重镇,将进行高附加值、前瞻性产品的孵化与中试。

对于弘信电子的未来,李强信心满满地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图片

2021年5月27日,弘信携手海洋学院,成立福建省首个柔性电子产业学院。

↪ 企业名片

弘信电子2003年成立于厦门,2017年上市,是国内柔性电子第一股(300657),国内柔性电子行业领军企业,主要生产柔性线路板、柔性传感器与显示背光模组,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工控、医疗、军工等领域,是全国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及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

成立时间:2003年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1亿元

行业排名:

2020年NTI榜单全球FPC行业第12位

获得专利:303项(截至2021年6月底)

↪ 人物声音

老产品玩出新花样

新产品创造大价值

弘信电子董事长李强:弘信电子经过18年发展历程,始终聚焦柔性电子这一领域,目前已经形成柔性线路板、柔性传感器和背光模组三个应用场景比较广泛的产品。

我们坚守实业,对研发坚持不懈地投入,尤其这两年投入逐步加大,始终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先后成为显示、新能源等领域头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从移动互联到现在的元宇宙,每一轮变革,硬件作为产业入口都是优先受益的,设备的智能升级,都会加大对元器件的需求。

随着可穿戴设备、新型显示的不断升级,对柔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持续加大,弘信电子深度受益于此。

应该说,我们是“老产品玩出新花样,新产品创造大价值”,新产品如当下的动力电池软板、车载智能化,对柔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正成倍增长。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