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冬,气温骤然下降,位于霞浦县溪南镇辖区的七星渔排上却一片忙碌的景象,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是海参养殖的生产高峰。广袤绵延的海面上排列着整齐的新型渔排,被誉为“现代海上田园风光”,即便风急浪高,也可以如履平地一般。
赖锦云不停翻看着手中的材料,口中念念有词。作为溪南镇党委书记、同时也是“霞小宣”理论宣讲队的一员,今天他将为渔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宣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文字材料如何变得生动赋有感染力,赖锦云想到了通俗易懂的“百姓话”——结合渔业生产的实践把党代会精神与如何科学发展渔业融合起来。
溪南镇通过养殖海参、黄鱼、海带,年产值突破60亿元,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赖锦云说道:“食品安全是养殖业的生命线,这是霞浦渔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落实生态省建设战略,要让子孙后代把金饭碗抓牢,就必须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
当日,一只中华白海豚在渔排附近翻腾出水,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对海洋水质要求颇高,这与霞浦县落实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战略密不可分。当下,霞浦县已经建成海洋养殖新牧场,海上养殖有序有度,海洋生态显著好转。
霞浦县依山傍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曾获评“2020年中国最值得投资民宿区域”。位于该县牙城镇的梅花村便是发展民宿产业的佼佼者,山上怪石嶙峋、海面碧波荡漾,秀美的滨海风光吸引了江浙及省内的客商来此投资民宿。愉村半舍便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再一次到愉村半舍,牙城镇党委书记陈义蜜不为考察、更不是“打卡”,今天他要为来到梅花村旅游观光的游客做理论宣讲。游客中不乏外省人,如何把过去五年福建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以霞浦为代表的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这一成就宣讲给他们,陈义蜜煞费苦心地编排了一组数据,“用数据说话”既直观清晰,又容易引起游客的共鸣。
“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同学们整齐划一的宣誓响彻在霞浦县实验小学操场上空。孩子们穿着校服、每人手中都举着小国旗,今天这所1905年创建的百年老校迎来了特殊的日子,在“霞小宣”宣讲员、语文教师蔡海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学习领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握福建发展的总纲领。
对于孩子们来说,宣誓将化作刻苦学习、未来报效祖国的强大动能。百年来,霞浦县实验小学英才辈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校长卢成福介绍道:“校足球队曾获得全省冠军、全国第四的好成绩,校管乐团获评全省15支高水平管乐团,这在全省小学里独树一帜,其他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学校历来重视宣讲教育,每周都举行‘国旗下的讲话’,统一思想、激励学生。”
统一思想,对巡特警这一特殊岗位来说更显紧迫。作为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石,巡特警肩负着防恐维稳、应急处突等多重任务,工作时长和压力不为常人所能理解。训练场上,霞浦县巡特警大队的队员们在进行日常的体能训练,以保持最佳状态。训练间歇,队员们围坐到霞浦县公安局副局长王庆友周围,王庆友掷地有声地说道:“学习省党代会精神,就是把它落实到我们工作的日常。创建平安霞浦,需要每一名警员履职尽责。”
坚定思想、坚守岗位,无数个日日夜夜,警员们一腔热血、默默奉献,让霞浦成为宜居宜业的滨海家园。这些年,外出打工的少了。村子里不再是只有留守的老人,年轻人回乡创业、打工已经成为常态。在下浒镇四斗畲族村,村民穿着畲族的传统服饰,唱着传统民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各地游客。
下浒镇党委书记郑孟炯反复看着宣讲材料,省党代会精神如何与畲乡人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让畲乡人感受党的政策关怀、“改变就在身边”,郑孟炯说道:“目前霞浦正在全力建设外海观光道,这条路通了,对于下浒镇将带来飞跃性的发展,直接受惠的就是我们沿海的村民。”
让党的声音响彻山海。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霞浦县迅速组建了100多支“霞小宣”理论宣讲队,分赴全县各地开展主题宣讲,掀起理论宣讲与学习的热潮。乡村、渔排、民宿、果园、茶山……“霞小宣”的身影无处不在。结合各乡镇、各部门的实际,以及不同的宣讲对象,宣讲员们发展出了形式多样、分众化、个性化的宣讲方式,让宣讲平易近人、广受好评。
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探索,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理论宣讲用霞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妃的话说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当前,霞浦县破浪扬帆,在山海间书写一座滨海县城的新故事、新传奇,理论宣讲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是指导全县未来发展的有力抓手。听党话,跟党走,“霞小宣”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