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标题图
不再埋头苦读,行走天地课堂!福州市鼓楼区“双减”再亮新招!
2021-12-29 09:47 海峡教育报

图片

这是一个行走的课堂,

坊巷、古厝、博物馆、野外……

为学生构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场域。

这是一个研究的课堂,

任务驱动、合作研究、动手实践……

努力打造儿童多元成长空间。 

这是一个学科融合的课堂,

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让学生在世界这本大书面前

发现万物精彩、天地广阔!

图片



图片

12月28日,“研学赋能双减落地 智慧融通场景教学”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第二十五场在福州市林则徐小学举行。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领导、省市专家、教育局科室负责人、鼓楼区教师进修校教研员、鼓楼区属各校校长、教学行政、各学区共同体负责人和各校学科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福州市林则徐小学、福州市湖滨小学、福州市西峰小学、福州市小柳小学、鼓楼区陈丽莲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室、省级课题《信息技术赋能的小学研学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承办。

图片

研学展示课最美的课堂在路上

上午八点三十分

活动在

福州市林则徐小学

福州市湖滨小学

福州市小柳小学

福州市西峰小学

四校的研学展示课中拉开序幕

据了解,四所学校的四节研学展示课分别在林则徐纪念馆、严复翰墨馆、冰心林觉民纪念馆三个场馆进行。这四节研学课运用先进的“场景革命”理念,为全区项目化研学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示范性教学。

图片

图片

林则徐小学的江晓洁老师通过设立读文章知水利、探原理画图纸、学工匠建模型这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环节,进行合作研究走向共同的终点: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兴修水利方面的成就以及他为官的民本思想。

下滑阅读更多课堂精彩内容——

江晓洁老师课程通过设立林则徐与水利、探原理画图纸、学工匠建模型这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环节,让不同的小组从不同的环节,研究出林则徐的思想。

调查、探究、物化、坎儿井。这个任务流程符合从了解到认知,最后到实践的过程。从了解林则徐的功绩开始,再到定点研究坎儿井原理,最后制作模型,理解坎儿井这一取水设施带给新疆人民的福祉。理解一个虽被谪贬却心系百姓疾苦的历史伟人责任担当,

探究、调查、物化坎儿井。这个任务流程,激发学生对一个陌生水利工程的研究兴趣,坎儿井的神奇又通过学生的建模重现和展示。充分感受古人的工匠精神和伟大从而引出伟人在一生中的治水功绩,领悟伟人关心百姓民生福祉的民本思想。

物化、探究、调查。这个任务流程,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制做坎儿井,制作完毕之后,引发了对坎儿井原理的探寻。通过对比,了解古人的智慧,进而理解林则徐推广坎儿井的初心,发现一个伟人无论身处何地,任职何方,都能为民谋利,身系百姓的民本思想。

在这堂研学课上,孩子们能够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充分的运用和融合在各学科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能力。

图片

图片

湖滨小学的范凤仙老师“追寻严复足迹,传承民族精神”作为研学大主题,放手让学生到场馆里采访、调研,认识严复,了解严复伟大的一生,感受伟人胸怀,传承民族精神。

下滑阅读更多课堂精彩内容——

“哈哈哈……”

这是记者在湖滨小学范凤仙老师研学课堂中汇报环节看到的一幕。在汇报环节,互评、自评、交流、讲故事……饶有趣味的课堂多次引发笑声。

据了解,范凤仙老师采用导入—选题—实践—汇报—评价—总结的研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思考,设置大家投票最高的四个问题:严复的人生列车,严复的“成绩单”,严复的朋友圈,”logo”严复。自行组成研学小组。

汇报环节是整节课亮点,充分展示了学生综合素质。汇报形式多样,精彩迭出。有的小组绘制时间轴,展示严复生平重要阶段;有的设计火车,每节车厢承载严复的重要人生阶段及大事;还有的设计严复各个人生阶段的形象并阐述理由;设计严复“成绩报告单”,评价“学科”成绩(主要成就),书写评语;绘制思维导图;讲述“严复与北大”“严复与《天演论》小故事;绘制严复人际关系图;设计严复发微信朋友圈;介绍访谈记录;统计“Logo”严复产品利润差并分析 ……

这些研学活动融合了语文、数学、美术、信息技术学科,实现跨学科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图片

图片

小柳小学的林嘉芳老师立足福州三坊七巷红色研学资源,带领学生走进林觉民故居,瞻仰革命先烈,感受革命情怀,开启了一场别样的研学之旅。

下滑阅读更多课堂精彩内容——

研学中,同学们采用观察图片与文物、阅读资料、运用多媒体设备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从"探·教育启思“”循·革命足迹”“悟·家国情深”三个方面,深入了解革命烈士林觉民的生平事迹,感悟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家国情怀。

在最后的研学成果分享中,有的同学手绘了烈士林觉民的肖像画,有的同学用笔墨书写出林觉民的远大志向,还有的同学为林觉民故居手绘导览图、为展馆取名、为古厝设计排水系统……

本次活动,还有三位家长观察员全程参与,他们从“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行动行为和进展”“享受启发与创意”这五方面对三个小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价,真正把研学的效果和意义落到实处。

图片

图片

西峰小学开设的研学课《走近冰心》,则采用线上线下双师两地互动的方式研学,地处鼓楼区冰心故居的师生线上链接远在长乐区冰心文学馆的老师、孩子们,通过视频直播、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场景漫游的深度学习。

下滑阅读更多课堂精彩内容——

直播间、自拍杆、两地双师、视频推送、资料e共享、朋友圈Cosplay……这样的研学场景你见过吗?

西峰小学研学队伍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谢樱老师带队,来到了位于三坊七巷的冰心故居里的“紫藤书屋”,这是冰心当年读书的地方。另一路由薛夏秦老师带队,奔向位于长乐的“冰心文学馆”。

孩子们带着“冰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采用线上连线,双师两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异地同研。鼓楼区冰心故居的师生时时连线远在长乐区冰心文学馆的老师、孩子们,通过视频直播、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场景漫游,进行深度学习。研学队伍分成红队、蓝队、粉队、橙队及场外五个队伍。

橙队队员通过连线冰心文学馆的师生了解冰心生平,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自己眼中的冰心;粉队则通过为冰心故居设计LOGO的方式,结合设计意图汇报自己眼中的冰心;蓝队研究冰心故居的部分陈设、对联,通过现场小导游兼拍小视频、直播群推送照片等方式介绍自己眼中的冰心;红队则通过Cosplay模仿秀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了解冰心的作品、故事、兴趣爱好以及她的朋友圈,再以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的方式,加强组内互动。

名校长论坛为研学赋能促双减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减负提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主题,也是三学区校长们达成的共识。

打开教育边界,融通社会生活;

打开学校边界,拓展教育需要;

打开能力边界,塑造新型师生。

四校的研学展示课后,以“三学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研学课程之构建”为主题的校长论坛随即展开。

论坛中,林则徐小学校长陈丽莲、湖滨小学校长林峰、西峰小学校长郭灵、小柳小学校长万桂园相继围绕各校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工作作了主题发言。

图片

林峰校长主题演讲《融通西湖场景,迭代湖滨小学项目化研学》——

林峰校长首先重点介绍了湖滨小学场馆项目化研学的经验及思考。福州市湖滨小学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利用西湖周边场景教育资源,打造“西湖文化”教育品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湖滨小学锚定“赋能、提质、增效”三大目标,在之前课改成果基础上,升级完成基于场景革命教育理念下的“融通西湖场景,迭代4.0版项目化课程建设”,通过“TCST4阶”沉浸式研学模式,让“活”的西湖文化流淌进湖滨孩子的生命长河之中。

林峰校长表示,落实双减政策,在三区联动的主背景下,不断尝试把真实场景作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立足实际,寻找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和信息,依托沉浸式、项目化研究载体,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提升。

图片

郭灵校长主题演讲《多维融合:场景e+研学》——

郭灵校长在论坛中表示,学校在结合校情、地域、人文等实际情况,开展了很多很有意义的尝试——多维融合:场景e+研学模式,就是学校在研学活动中的凝练。

郭灵校长介绍了研学的具体做法。真实世界+e场景:让研学“火”起来,让孩子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通过学习终端,带着问题,展开有目的的研学;“运动场馆+e德育”:让研学“亮”起来,在研学课程中结合学校特色融入多元化的德育内容,充分发挥校外场馆的综合育人功能;民俗文化+e美景:让研学“活”起来, “走读福州”是此次民俗文化研学项目,旨在通过深度挖掘具有丰富内涵的福州特色文化感受家乡美,从而热爱福州。

郭灵校长希望,借助新技术,力争将研学打造成:行走的历史课,行走的博物课,行走的科学课,行走的民俗课,行走的文学课,行走的美术课,行走的劳动课,行走的艺术欣赏课,行走的思维创新课……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场景e+研学旅行。

图片

万桂园校长主题演讲《博物馆研学的“三把钥匙”》——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可以成为很好的课堂延伸和课堂的载体,同时,由于其学术性、真实性、博物性、互动性等特点,也是在当前研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博物馆研学到底怎么研?万桂园校长以林居民故居研学为例,分析了博物馆研学的“三把钥匙”。第一把钥匙:中国篮子,拉近“博悟”距离;第二把钥匙:学习效果,评价“博悟”价值;第三把钥匙:参观前后,拓展“博悟”资源。

万桂园校长表示,研学中,参观时的过程探究是获取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参观前和参观后的准备和知识拓展也会给研学带来远超参观本身的收获。“三把钥匙”的理念,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了的博物馆研学的大门,同时也强化了对教育业务的重视和“研学”概念的认知、建立系统的研学体系,是推进博物馆研学提质增效的最有效方式

图片

陈丽莲校长主题演讲《“出走”课堂》——

陈丽莲校长介绍,2014年,则小的研学课程实践探索拉开了序幕,到2019年,学校建立了研学三大体系:博物馆研学、坊巷文化研学、主题研学。形成了学生的学习模式:问题(任务)驱动——实践实验——总结评价。因此该校的教师有了新的角色定位:研学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实践的评价者、共同学习的参与者、价值观的引领者。

陈丽莲校长认为研学是一种破墙行动、破学科行动,可以推倒学校传统学习的围墙,倒逼学生主动成长,可以在研学中孩子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作为老师要创造条件唤醒、鼓励孩子在实践中不断踮起脚尖,赋予孩子一遍遍伸手的力量。

图片

精彩的校长论坛结束后,福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黄家骅进行点评,对各校的相关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当天,共同体现场会还集中了鼓三学区各个学科的名优骨干老师,经多次磨课,带来语文、数学、体育、劳动等多场示范课。授课教师们对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进行了充分的学习,掌握并利用互动课堂的功能,融入微能力点,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让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双减背景下

鼓三学区积极探索

深度学习视域下研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让校内教育与学科课程、校外终身学习

紧密融合

学科融合与实践探究

相互促进

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延伸相结合

培养学生

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思维

将正在书桌上埋头苦读的

孩子们“赶”往“行走的课堂”

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