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世上最“长寿”的华人企业,竟在这里?!
2021-12-22 18:03 闽声传媒

大马最“长寿”的华人企业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曾说,华人是“地球上最惊人的经济蚂蚁”,并且有无与伦比的经商管理能力。他们对东南亚贡献巨大,其成功原因则是因为骨子里有中华文化的力量。

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这些来自中国的无名英雄到东南亚不仅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也乐于吃苦。“那些迁徙和开辟丛林的华人,种植橡胶、开辟锡矿、经营小商店。这些中国移民执行了这些艰巨的任务,创造了新的经济。”

筚路蓝缕,天道酬勤。至今为止,史上最悠久的华人企业就在马来西亚,它们多数都是崛起于“二战”之后,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频翻的战火与多变的政局,还有激烈的市场竞争。

可想而知,这些华人企业步步荆棘地走过了百年岁月,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鏖战商海,这些华人企业是华社中仅存的硕果,令人骄傲。

1皇家雪兰莪

皇家雪兰莪(Royal Selangor),是唯一一个获得雪兰莪苏丹陛下颁发皇家认可证书的华人企业,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图片

皇家雪兰莪它由华侨杨堃于1885年创立,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拥有超过600名精工名匠。

图片

每一件皇家认可的锡蜡制成品,都会刻上“雪兰莪苏丹殿下御许”的字样,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锡蜡公司之一。

马来西亚曾是世界最大的锡矿产地,贯穿西马半岛的矿脉几乎和马六甲海峡一样长。19世纪末,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百姓,山多地少,基本都靠讨海为生。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背井离乡下南洋,到马来西亚打工,许多从事采锡工作。皇家雪兰莪的创始人杨堃就是从采锡工开始的。

图片

19世纪末马来西亚采锡场,华工在采锡

1885年,他从中国汕头港口出发到吉隆坡,与他的兄弟们一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图片

杨氏兄弟

100多年摸爬滚打,逐渐从一个家庭作坊演变成一个国际品牌,成为现如今著名的皇家雪兰莪。

它之所以会获得皇家认可,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传,当时雪兰莪苏丹沙拉胡汀陛下,在澳洲逛商场的时候,被销售人员问道,来自于哪里?苏丹随口说来自于雪兰莪,销售人员便惊讶的说道:“啊!我知道,雪兰莪锡蜡!(Selangor Pewter)”。这个回答让苏丹觉得非常有趣,因为普通的澳洲销售人员居然能知道雪兰莪锡蜡,但却不知道雪兰莪在哪里。

图片

回国后,苏丹为了表彰雪兰莪锡蜡,在国际上为雪兰莪成功地做出了贡献,赐予皇家的头衔,自那天起雪兰莪锡蜡便易名为皇家雪兰莪。

从1970年代起,公司开始将产品外销至新加坡、中国香港、澳洲、欧洲等国家、地区。

图片

如今,当人们提到锡腊时,第一个在脑海中闪现的名字就是"皇家雪兰莪",它已是当今是受国际认可的卓越品牌之一。

皇家雪兰莪见证了华人下南洋生存与奋斗的百年历史。从19世纪末至今,已跨越了3个世纪,先后留下杨氏家族四代人的创业故事。如今,第四代人杨永礼将续写家族的百年传奇。

图片

“皇家雪兰莪”门店

2联合马六甲 

联合马六甲(United Malacca Bhd.),拥有11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牌种植公司,它由马华公会创会会长陈祯禄(1883-1960)于1910年创办。如果你是股民,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陈祯禄,祖籍漳州,从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陈观夏是于清乾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图片

陈祯禄(1883-1960),祖籍福建漳州

联合马六甲应该是本地仅存最古老的种植公司。早年是经营橡胶园的生意为主的,如今旗下的资产都是油棕园。

图片

马六甲油棕种植园

目前,联合马六甲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共有49000公顷的油棕园。

图片

联合马六甲总部大厦

“二战”期间,联合马六甲曾经被日军所充公,马来亚独立以后,所有的资产都归还给了陈祯禄。如今,传承百年,孙女陈淑珠接过联合马六甲的衣钵,负责打理公司的各项事务。

3余仁生 

余仁生(Eu Yan Sang),算得上大马最古老的华人企业。它是具百年历史的亚洲知名中医药保健品牌,公认的中医保健业的佼佼者。

它最初成立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务边(Gopeng),但在今天,它的总部在新加坡并且也在当地上市。可以说,它既属于马来西亚,也属于新加坡。

图片

余仁生药材店是由广东华侨余广,于1879年成立的。余广一开始是经营矿场,因为矿工时长进入矿洞很容易得病但是又没钱就医,所以就亲自开药铺帮自己的矿工治病。

药铺取名为"仁生"、意即 "仁泽众生",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图片

余东旋

独子余东旋在继承父业之后,凭着敏锐的判断力和独特的眼光,迅速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商界,打响了名堂。他不但将中药业务发扬光大,更是当时锡矿以及橡胶种植业的佼佼者。

图片

2000年,余仁生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是整个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房。

图片

4杨协成 

杨协成( Yeo Hiap Seng),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上市饮品公司。

杨协成于1900年由杨景连在福建漳州创立,以制造酱油起家,后来业务扩展至饮料,是亚洲第一个做出利乐包饮料的企业,并且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股票上市。

图片

杨协成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获百事公司授权在亚洲生产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Mug Root Beer啤酒等。

图片

杨协成出品的罐装饮料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杨协成业务不断扩大,远至中国香港、英国以及美国等,成为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如今,产品已是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

80年代,品牌进入全盛时期,除了进军美国超市以外还在中国广州进行投资,成为中国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之一。

图片

杨协成广州公司

1994年,杨协成被新加坡地产大王黄廷芳收购。因利益纷争,杨家离心离德,最终百年企业落入外人之手。这个结果也让许多人感到惋惜。但,幸运的是,这个百年老品牌依然还在延续,成为饮料行业的翘楚。

图片

新加坡地产大王黄廷芳

5光华日报 

光华日报( Kwong Wah Yit Poh),是伟大的革命孙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团结华侨、推翻满清政府而创立。

光华日报,1910年创立于槟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中文报纸。创办初期,《光华日报》是中国革命党人在马来亚最重要的机关报。目前,它依然是北马的第一大报。

图片

1905年,孙中山与胡汉民、黄兴经日本东京、新加坡、吉隆坡的路线最后抵达槟榔屿。孙中山当时投宿在打索街(Rope Walk)的恒益兴客栈。这年秋天,孙中山在槟榔屿的寓中路65号的小兰亭俱乐部发表演讲,并认识了吴世荣与黄金庆,结为革命同志。

图片

上世纪初的槟城街头

1906年,黄金庆创立《槟城日报》,该报成为中国革命党在槟城的第一份报纸。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对抗清朝的事情。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成员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槟榔屿会议后,孙中山命黄兴等人在南洋筹款和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为了募款与号召海外华人加入抗清队伍,孙中山创办了《光华日报》。

图片

槟城孙中山纪念馆

图片

槟城同盟会旧址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光华日报》渐渐成为北马最畅销的报纸,与《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并立。《光华日报》亦为世界华文报业新闻史上发行历史最久的华文日报。

图片

光华日报社今貌

图片

致敬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

“他们非常饥饿,渴望成为移民,他们经常赤脚,只穿单衫和裤子。他们会做任何工作,因为有收入意味着有食物和住所。华人企业家是有效率和成本意识的,当他们寻找专业知识时,他们知道如何谈判。他们比任何人都努力工作,愿意吃苦。华人简直就是地球上最惊人的经济蚂蚁。”

——郭鹤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