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明
标题图
22日预约通道开启,24日开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来三明啦
2021-12-21 16:31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专家门诊

将于24日在三明市开诊

牢记重要嘱托,推进医改再出发。继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后,三明市加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对接合作,筹备共建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提升三明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三明老区苏区人民就诊“好中医”需求。

据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林兰,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保定分院院长陈世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脾胃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白宇宁,肛肠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晓锋,推拿科主任医师周骥,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林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芳,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陆瑶等专家,将于12月24日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典中医门诊坐诊。

专家门诊预约渠道拟于22日上午8时开通。市民可通过“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届时,将从登记成功的人员中,根据具体病情,筛选符合专家医疗专业方向的患者安排就诊。最终预约结果以电话通知确认为准。预约过程中,如有疑问,市民可拨打0598-8095682电话进行咨询。

延伸阅读

林兰

图片

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四、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内科、内分泌疑难杂症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达58年。创立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被纳入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引领糖尿病领域的医疗、科研、新药研制等;国内首次倡导“益气养阴为防治糖尿病基本法则”,研制了国内第一个中药降糖制剂;首次对中药复方进行拆方研究,从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降糖机制;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大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系列研究、阐明中医血瘀证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其演变规律。

专业专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

社会兼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内分泌重点专科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先后曾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糖尿病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卫生部职称评审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兼任《医学研究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糖尿病之友》等杂志编委;《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医新药杂志》等杂志审稿。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20余项。获新药证书4项、国家专利4项。获部、局、市级一、二、三等奖16项。专著《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论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现代中医糖尿病学》三部,主编《糖尿病研究进展》等四部,主审《现代中西医临床内分泌学》一部,参编10余部。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制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规范》、《西太区中医糖尿病治疗指南》等。

陈世波

图片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访问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广安门医院保定分院院长。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年余,诊疗经验丰富。博士阶段师从首都国医名师林兰教授,博士后阶段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多次受邀在北京卫视《养生堂》、《新华网·新华大健康》开展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

专业专长:

糖尿病,糖尿病阳痿,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围产期(孕前、孕期、产后)甲状腺炎;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亢,甲状腺相关性突眼;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痤疮,焦虑、失眠,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兼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医疗卫生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学术成果:

承担和参与国家归国人员留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中医专病专科大系《内分泌病诊疗》1部,副主编著作3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参与起草和编写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病证结合内分泌代谢病诊疗指南》多部。

李军

图片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全国首批名中医传承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学博士后。

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研究近30年,先后师承岐黄首席科学家王阶教授,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孙光荣教授、刘志明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冯兴华教授。多次受邀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CCTV10《健康之路》,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名医·我与名医零距离》、《生命时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每年组织主办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中医药论坛、广安心血管病中西医高峰论坛、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学术年议等大型学术会议。

专业专长:

擅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介入术后、搭桥术后;各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频发房早、心房颤动、缓慢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病;急、慢性心力衰竭。

社会兼职:

兼任国家重点专科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循证医学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委,北京健康科普专家等职。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2篇,总被引用频次千余次,单篇最高被引159次;参编著作10部。申报专利7项,已获批国家专利2项,研制心梗后心衰协定处方4个,制订指南11项,作为协作组长联合全国17家单位制定心悸(室性早搏)临床路径,并在全国推广。

白宇宁

图片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专业博士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访问学者。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姚乃礼教授。

专业专长:

从事脾胃(消化)疾病的中西医诊疗临床工作20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胰胆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中西医整合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审查专家。

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10余项。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于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第1或通讯作者)。主编专业著作1部,副主编3部,参编3部。

王晓锋

图片

主任医师,中医外科学博士,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外科综合党支部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纪委委员。

从业23年,师承李华山教授,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肛门疾病,对于中医药疗法治疗盆底及肛门直肠功能性疾病造诣颇深。2012年至2013年于美国Cleveland Clinic Florida结直肠外科访问学习,师从Steven D. Wexner教授,对于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瘘、直肠脱垂、结直肠肿瘤等疑难病的诊治有深入研究。

专业专长:

对结直肠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等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治疗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擅长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纤维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EMR、ESD等),重度痔的个体化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肛周脓肿的中医疗法,便秘、炎性肠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大便失禁的电生理疗法有深入研究。

社会兼职:

美国Cleveland Clinic Florida(CCF)结直肠外科访问学者。现任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北京肛肠学会中心医院腔镜委员会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审稿专家。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派第八批援疆医疗专家,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中医科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客座教授、名誉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干保健组成员。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其他各级课题4项。访美期间,主持课题“The Outcomes of Re-implantation of the Artificial Bowel Sphincter”及“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Early Urinary Catheter Removal Complying with Surgical Care Improvement Project (SCIP) INF-9 in Colorectal Surgery”应邀参加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2014年会演讲及海报交流。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各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2部。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8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6-2017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岗位能手。

周骥

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1999年,公派至马来西亚吉隆坡同善医院骨伤推拿科工作一年。先后到日本·四国高松陵南町福祉会、美国奥兰多TCMAAA、奥地利维也纳中医学院讲学。

从事中医推拿临床工作30年余,推拿手法博采众长,结合了南派手法的细腻和齐鲁推拿术的实用特点与经验,形成了以医疗练功为基础,南北结合、筋骨并重、正骨正筋、刚柔相济和标本兼治的独特治疗手法。首创定点牵引侧扳法,把自然牵引、定点和侧扳结合于一体,安全有效,起到了既对症又对因的标本兼治作用。对小儿杂症如小儿疳积、便秘、便溏等疗效显著。运用轻揉重弹展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良好远期疗效。

曾为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员、北京市社社区医生讲授中医推拿适宜技术。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接诊医师并任北京市奥运接诊医师英语口语考官,能熟练应用英语讲授本专业课程,用日语完成整个诊疗过程。2011年至今,担任北京市执业医师和盲人按摩执业医师资格实操考官。

专业专长:

颈椎病等脊柱相关疾病,腰扭伤、膝骨关节病、踝扭伤,小儿疳积、便秘、腹泻,小儿肌性斜颈等小儿疾病以及内科杂症等手法治疗。

学术成果:

承担首都发展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所级科研课题等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 1篇。2011年,被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岗位能手”。

林飞

图片

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朴炳奎教授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西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17年。

专业专长:

临床工作之余,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及名家著作、医案,秉承朴炳奎教授的学术思想,始终把“扶正培本”的理念贯穿在对患者的全部治疗中。对于早期肿瘤患者术后着重调整病人的体质;对于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把重点放在放化疗前进行体质的调节,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对于中晚期患者针对不同的侧面进行中医药干预;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进行中医药增效减毒治疗,对于不能放化疗的患者注重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在遣方用药方面,经方与时方并用,临床治疗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社会兼职:

世界中联肿瘤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学术成果:

曾先后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著作三部,参与了“十五”、“十一五”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主持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课题一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王芳

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心身医学博士后,成为第一位(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 SMART(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y Training)压力管理培训师资格的华人。

从事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13年余。开展线上、线下压力管理科普讲座1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百万,参与人员包括企事业单高管、公司职员、患者群体、科研人员,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医护人员、家长等。尤其是新冠疫情后针对人群普遍压力增加的问题,在疫情前期、中后期分别开展对应的压力管理实用技术讲座30余场。

专业专长:

压力管理(减压),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改善,预防疾病等亚健康状态的调整,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干预,尤其擅长处理青春期学生群体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亲子关系问题。治疗精神心理相关疾病,尤其擅长失眠(安眠药依赖的减药停药治疗等)、抑郁症、焦虑症(考试焦虑等)、强迫症、恐惧症(幽闭恐惧、社交恐惧等)、惊恐发作、嗜睡等的治疗。尤其擅长运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心身疗法、中医心理疗法、催眠、认知行为疗法等。

社会兼职: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BHI研究所SMART压力管理中国推广大使及首席培训师,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生物节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海归科协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奥地利针灸学会荣誉会员。

学术成果:

在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近50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8.5,参与编写专业书籍10余本,其中担任《心理应激障碍中医疗法》副主编,著有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SMART压力管理的专著《当压力来敲门——哈佛大学SMART压力管理本土化指导手册》。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和课题10 余项,其中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中心 (NIH-NCCAM)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合作)、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

陆瑶

图片

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及郑健刚教授攻读针灸推拿学硕士,其后师从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刘志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跟随名中医韩碧英教授研习叶氏针法,现为韩碧英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

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任针灸/脑病科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带教老师,累计带教百余人,并指导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长期承担临床、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在医教研各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针灸科主要骨干技术力量之一。多次参加“新华大健康网络直播”及北京针灸协会科普讲座,为患者普及“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及“冬病夏治三伏贴”等相关知识。

专业专长: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如面神经炎、神经损伤)、运动系统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痛、鼻炎、胃炎、失眠、头痛、脑血管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对于尿失禁、前列腺炎及部分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卵巢功能减退等)也有较好临床疗效。现致力于女性周期性乳痛症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社会兼职: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委员,北京针灸学会贴敷专业委员会秘书、北京针灸学会特种针法专业委员会秘书。

学术成果:

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规划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基本科研等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所级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4篇。参编《北京针灸名家系列丛书之针道传灯-韩碧英》著作1部。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