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2月20日讯(记者 陈盛钟 实习生 陈君妍 陈淑滨 通讯员 刘一薪)在全封闭、智能化的鸡舍里,喂料、给水、控温、集蛋、集粪等全都实现机械自动化,一人可轻松管理8万只蛋鸡。近日,位于灵川镇桂山村的天顺利邦智能化蛋鸡基地部分鸡舍建成投产。今年年底前,该基地土建部分将全部完工。
天顺利邦智能化蛋鸡基地是莆田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智能化蛋鸡项目,占地约55亩,总投资1.2亿元,设计存栏蛋鸡80万羽。不同于传统的养殖模式,该基地实现了工厂化、自动化、生态化养殖,是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项目。
昨日,记者在该基地看到,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郁,厂区内一栋栋现代化的钢结构鸡舍一字排开,整齐又壮观,完全没有传统养殖场那样脏乱差的环境和难闻的异味。要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将这里与养鸡场联系在一起。
在经过专门的除菌区喷淋消毒,并换上鞋套后,记者进入已经投产的4号鸡舍。只见4列鸡笼呈H型整齐排列,每列又分为上下8层,每层的标准化养殖笼架前都各安装了一条食槽和一条蛋槽。同时,滴管式饮水系统、恒温供热系统、不间断换气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在粉红色的灯光下,鸡群在笼里悠然地啄食、饮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位于中控室内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情况,以及饲料和水的投放量等信息。“每栋鸡舍有8万只蛋鸡,照料它们的只有一名管理员。”莆田天顺利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毅超说,鸡舍采用全封闭式、智能化操作,管理人员不用进入鸡舍,便可对鸡舍内的情况了如指掌。系统设备也会自动供给饲料、水源,喂食、温控、清洁等日常工作皆可一键操作完成。
在捡蛋车间,刚产下的鲜蛋源源不断地从中央自动集蛋线上输送出来,工人们忙着装箱码垛,准备发货。
目前,基地内有3幢鸡舍建成投用,存栏量32万羽。其中,首批8万羽青年鸡已经开始产蛋,日产鲜蛋约8000斤,产蛋率超过九成。今年年底前,该基地将陆续完成剩下5栋鸡舍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相关设施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前将全部建成投产,年可产鲜蛋1.1万吨,产值约1.5亿元。
“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提高饲养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有效预防疫病。”城厢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天顺利邦基地智能化饲养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倍以上,减少劳动力七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共投资1800万元用于环保及有机肥系统建设。基地在生产过程不产生污水,鸡舍内的鸡粪通过自动集粪系统、全封闭输送管道送入生物发酵罐,在罐内搅拌、加热、发酵、腐熟,制成有机肥。同时,在鸡舍尾端加装除尘间,对鸡舍粉尘及羽毛进行拦截收集,送入发酵罐集中处理。“通过宣传讲解,周边群众的环保顾虑都打消了。”熊毅超说。
“彻底改变了传统养鸡模式,智能化、设施化的生产模式,十分符合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的要求。”灵川镇党委书记刘都峰说,天顺利邦智能化蛋鸡基地不仅为市场提供了蛋品保障,还可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物流、零售等相关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