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19日讯(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庄丽贞 黄春玲 文/图)跳房子、拍胸舞、闽南传统娶亲轮番上阵,碗仔糕、五香卷、土笋冻阵阵飘香……这是金尚小学的孩子们以“闽南街市”的形式,对校内“印象·闽南”主题研学项目成果进行的展演,也是金尚小学创建“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校”市级展示活动的一部分。
12月14日上午,金尚小学敞开大门,迎接来自全市近500位教师参观教改。
活动中,金尚小学分7个专场,进行了14节学科教学展示,展现金尚小学守学科本质之正,创育人形式之新,在变量中增量,为学科教学增值、为学生发展赋能的教学新样态。同时用有展有演有诵有唱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能力。
14节课全学科展示教改成果
“培根赋能,建构育人新样态”是金尚小学校长叶海云教改汇报的主题。汇报从实验的“背景与设想”“目标与内容”“推进与措施”“效果与影响”“反思与展望”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教改的实施与阶段成果。
叶海云校长将学校教改成果归纳为“五个新”,即一是建构了结构化、序列化的学科能力目标新体系;二是探索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三是创建了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集备新方式;四是研发了有利于教学诊断的课堂观察和校本作业新形式;五是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校本新课程。
在到场教研员、老师们看来,金尚小学教改实验项目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符合课堂教学改革规律,特别是符合“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需求。
之后,学校从跨学科项目统整教学课程和单元整体教学课程两大领域,分7个专场,进行了14节学科教学展示,得到市区级教研员的肯定。
譬如在《家国之殇·圆明园》跨学科项目式统整教学展示活动中,市语文教研员邵巧治老师评价这是活的语文,生活的语文,这将是孩子一辈子记得最牢的语文课;在科学组项目统整课程展示中,市教科院叶彩虹老师、湖里区教研员林刚强老师认为课堂促五育融合、促学科融合、促文化融合、促课题融合,以评促改,这是能力为导向的有效教学。
学生现场展演“闽南街市”
教室里,是专业的课堂教学展示,二楼三楼的长廊上,则是思政、语文、美术等多学科、多形式的融合展示,以及生动的德育美育成果展演。“印象·闽南”主题研学项目是金尚小学以学习小分队为形式,围绕“闽南木偶戏、童玩童谣、民间小吃、民风民俗、非遗物质、红砖古厝”等主题开展的活动。利用课外时间,孩子们分组寻迹闽南文化脉络,传承闽南文化精髓。
在二楼的“闽南文化”长廊里,展示着孩子们研学的活动成果。闽南婚俗、拍胸舞、赛龙舟、中秋博饼等衍纸、彩泥作品精巧雅致,创意十足。“闽南美食”彩泥作品逼真传神,令人垂涎,而背景墙上的闽南古厝,更让人仿佛置身于闽南街巷。
现场展演时,孩子们扮演起地道的闽南人,摆出闽南小吃邀请来宾品尝,拉着来宾跳玩起“跳房子”。再加上古朴热烈的“拍胸舞”,长廊俨然成为最热闹的街市。喜气洋洋、妙趣横生的传统娶亲表演,更是把展演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楼的展示长廊展出的是“百年风华”的集邮贴片作品和衍纸作品,展现建党百年的历史进程。展演中,孩子们边讲边演,再现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叶海云校长说,在“双减”大背景下,金尚小学举行“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为主题的教改汇报(现场)会,目的是探索培根赋能新途径,建构高质量育人新样态,其根本意义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把“双减”落实到学校每一个教育环节中。
三年教改之路,金尚小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叶海云校长说,学校将坚守教育初心,以教改实验为抓手,以打造“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新优质学校为目标,砥砺前行,精益求精,全方位建构以“培根赋能”为核心的育人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