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莆田>本地新闻
标题图
打卡走起!仙游后坂进士文化园开园啦
2021-12-15 19:59 福建日报客户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2月15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董婷)大讲堂、进士考场、科举探秘⋯⋯连日来,仙游县榜头镇后坂村新落成的进士文化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今年,榜头镇通过对后坂村璀璨的科举进士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整理,依托千年陈氏宗祠搭建该主题文化园区,构建进士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金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榜头镇东北部的后坂村有2000多人口,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后坂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祠、古厝、古寺、古井、古树等人文遗迹众多,加上旖旎迷人的田园风光,让这个千年古村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上,后坂村曾走出过20多位进士,人才辈出,成就了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其中,陈峤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擢戊申科郑贻矩榜进士,为莆阳陈姓进士第一人、仙游县进士第一人,榜头镇也因此得名。宋天圣年间,陈峤的后人陈说之、陈动之兄弟同年登第,与欧阳修为同榜进士。这些进士除了官居高职,有的还精通诗词,留有著作,广泛传播。

坐落于村子中央的陈氏宗祠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布局严整,错落有致,规模宏大,为仙游县名祠之一。陈氏宗祠共有三座,第一座始建于唐文德年间,初始以陈峤为名,叫宗祠、御史祠。1023年,陈峤的曾孙陈绛任福州知州时,回乡祭祖,倡建第二座和第三座宗祠。千百年来,陈氏宗祠经历冲击、损毁、恢复、重建,最终三座建筑联成一体,以全新面貌示人。

“唐御史开基,宋探花发甲”“自从先祖初攀桂,直至裔孙不歇枝”“颖水家声大,侯峰世泽长”⋯⋯走进陈氏宗祠,厅堂中的一副副对联记录着陈氏族人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后坂村源远流长的进士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陈氏宗祠内悬挂的“永思堂”和“世纶堂”两块牌匾,据传为宋徽宗御赐匾额。

“为千年进士文化‘代言’,讲好后坂乡村振兴故事。”榜头镇党委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刘圣栋说,后坂村依托千年陈氏宗祠建立起进士文化园,设置“诗词荟萃”、“闱墨忆梦”和“后坂印象”三大主题展区,融入进士讲堂、家风银行、翰墨丹青等元素,并以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穿插其中,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丰富进士文化园内涵,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后坂进士文化园也设置了乡村记忆展,以“留住乡愁,传承文明”为理念,通过群众捐赠、社会征集、自发收藏等多种形式,收集了大量犁、耧、锄头、蓑衣、煤油灯、旧家具、瓷器等农耕器具和农村生活老物件,全面展示后坂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乡村记忆文化。

近期,后坂进士文化园还推出进士大讲堂、状元帽折纸等互动活动。其中,进士大讲堂围绕科举文化、地域文化、人文历史等进行诠释,并讲述传世名人、当代工匠等精彩故事,活化祠堂文化;状元帽折纸活动让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深入了解进士文化,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深挖祠堂文化、进士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基因,将其变成旅游线、消费线、传播线,形成一个‘价值变现’的闭环。”后坂村党支部书记陈玉炳说,后坂村将在陈氏宗祠和进士文化园的基础上,探索塑造“风雅后坂”大IP,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榜头镇是闻名遐迩的“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核心生产销售区,同时也是一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榜头镇科技副镇长姚海阳表示,榜头镇将持续探索进士文化、先贤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仙作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以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发展动能,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静态保护和活态利用,让“乡愁”落地,让文化入心,积极打造文旅产业品牌,绘就新时代榜头镇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