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汇聚“她”力量 让志愿之花绚烂绽放
2021-12-05 20:45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2月5日报道(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郭小娟)她们,以志愿服务传递党的温暖;

她们,在群众身边时刻回应需求。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巾帼志愿者”。

在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我省广大巾帼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解难题、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我带着满满的‘干货’回来啦!”11月30日,在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的文化长廊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梓口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侨乡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戴清华不顾旅途疲劳,第一时间向村里的党员干部、乡亲们传达省党代会精神。“党代会报告提出‘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咱们的日子更有奔头和盼头了!”

为破解农村妇女沉迷牌桌、留守人员无人照看等难题,近年来,戴清华率领由留守妇女、侨眷、党员、产业大户等30人组成的侨乡巾帼志愿服务队,立足梓口坊“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的实际,号召广大妇女做好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做好同心姐妹,关爱留守妇女;做好孝心女儿,关爱留守老人。服务队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普法维权、心理辅导、健康体检等活动,为贫困家庭、留守妇女儿童、女农民工等群体办实事。活跃在最基层的妇女干部成为妇女群众在关键时候能够找得到、靠得住、帮得上的“娘家人”。

弘扬志愿精神,绽放巾帼之花。目前,全省共有注册巾帼志愿者310万名,共组建各级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伍1.95万支,构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组织网络,率先实现全省巾帼志愿服务基层组织全覆盖,提前完成全国妇联《“十四五”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力争到2025年每个城乡社区都有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或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的目标。

“一条线”变“一张网”、“一盏灯”变“满天星”

收到心爱的玩具,穿上漂亮的衣服,吃顿渴望的大餐……这些看似微小的心愿,却是困境家庭儿童梦寐以求的礼物。

为帮助这些孩子实现微心愿,晋江市妇联指导的巧缘文创妇女微家巾帼志愿者、顺凯公益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携手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认领困境家庭儿童微心愿,并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带给孩子们一份惊喜。

除了发动巾帼志愿者关心关爱困境家庭儿童外,晋江市妇联近年来还通过公益性、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每周末组织市区的小学、幼儿园巾帼文明岗,打造“悦读风尚我引领”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内容包括“乡曲伴我成长”闽南语童谣教学、“英语玩转乐”趣味学习、亲子悦读互动、手工活动、趣味运动等,受到广大少儿和家长的欢迎。

依托省、市、县、乡、村五级妇联组织,省妇联建设纵向到底的巾帼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全省各级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带头加入,组建核心团队,形成巾帼志愿服务的主导力量,实现了每个村居至少建立1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保证有固定议事、活动场所。

为发挥“联”字优势,省妇联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巾帼志愿者协会。发动机关、企事业、村(居)、新的社会阶层等各行各业妇女参与,吸收教育、科技、司法、卫生健康等专业领域人才加入,形成了巾帼志愿服务的社会力量。

今年9月,我省部分地区发生疫情,广大巾帼志愿者积极响应省妇联号召,闻令而动、逆向而行,全省共1.4万支巾帼服务队、22.16万名巾帼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41.76万次,累积志愿服务时长262万小时,服务群众2234万人次,为守护福建平安、打赢疫情歼灭战贡献力量。省妇联把抗疫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列入疫情防控专项评选表彰福建省三八红旗手(集体)行列。

省妇联还组织巾帼志愿者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和乡村振兴工作,把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列入“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之中。2019年,省委、省政府将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列入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让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软要求”变成了“硬杠杠”。

为推动巾帼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省妇联提出巾帼志愿服务“有组织、有场所、有活动、有登记、有记录、有经费保障”的“六有”工作要求,出台了《福建省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6项制度办法,推动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网上登记注册,规范志愿者队伍组建、服务等工作标准。

“偶尔有”变“天天见”,“要我做”变“我要做”

“菊珍,我这边电灯坏了,头发也需要修剪。”家住三明市东安社区的刘秀梅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单侧耳聋,同住一小区的三明市妇联执委、列东街道妇联原主席邱菊珍时常敲门问候。近日,听到老人的需求后,邱菊珍赶紧掏出本子记下来。

很快,伴随剪刀的清脆响声,刘阿姨原本凌乱的头发变得整齐利落,人看上去精神不少。“菊珍时常来问候我,关心我的困难和需求,联系巾帼志愿者们来为我义诊、修理电灯等,我的心里真暖呀!”刘阿姨拉着邱菊珍和志愿者们的手,忍不住称赞。

远亲不如近邻。近年来,三明市妇联推动“近邻·爱心敲敲门”项目,组织巾帼志愿者面向村居、邻里中的居家养老弱势群体,开展邻里相助,为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困难家庭提供有温度的巾帼志愿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经过多年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从“偶尔有”到“天天见”。全省各地涌现出如福州市妇联“姐妹乡伴”、厦门市同安妇联“妇爱妇助”、漳州市妇联“好厝边”、东山县妇联“小巷管家”、宁德市妇联“巾帼美”理论宣讲轻骑兵等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为坚持推进巾帼志愿服务深度参与文明实践,省妇联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报到,把志愿者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紧紧围绕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形成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菜单”,线上发布,线下实施。每个巾帼志愿服务队每年活动不少于1次,如实记录志愿服务时长;每个地市妇联组织每年至少推荐1个项目参加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邻里守望·敬老助老”“爱心妈妈·情暖童心”“关爱母亲·扶贫助困”“大手牵小手·建美丽家园”“低碳你我他·绿色进万家”……一系列志愿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巾帼志愿者为困难妇女、儿童和家庭送去触手可及、随处可见的关爱服务。

“省妇联以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和效果导向,创新妇联引领、联系、服务广大妇女和家庭新途径,推进了巾帼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便利化、品牌化。”省志愿者协会监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海峡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郑碧强教授认为,巾帼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叶萍表示,全省广大巾帼志愿者已成为妇联工作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省妇联将持续通过巾帼志愿组织做大妇联“朋友圈”,延伸工作手臂,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感召力、增强凝聚力,让妇联工作在基层群众中看得到身影、听得到声音、发挥出作用。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