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平
标题图
“盏”放北京冬奥
2021-12-01 10:41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1日讯(通讯员 卢国华 江苏闽)“茶盏表面以来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中的天霁蓝为底色,与口沿部分的金色交相辉映,底部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近日,在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竹口村,“冬奥官帽茶盏”制作者,59岁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建阳建盏协会理事长菅传义向我们讲述他与建盏的故事。

1781637714503_.pic_hd.jpg

建盏之美,在于造型典雅秀丽、釉色璀璨如星、胎质古朴温厚。今年9月28日,经北京冬奥组委授权,“冬奥官帽茶盏”在王府井工美大厦一层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发布,全球限量发行2022套。

源于热爱,全身心投入建盏研究

“如果说,从汽修厂老板成为宋瓷收藏家只是出于偶然,那么来到南平建阳复烧建盏就是源于热爱。”端起自制的建盏,喝一口小白茶,菅传义娓娓而谈,“我这辈子有三大爱好:瓷器、钓鱼、越野车,但自从开始研究建盏后,我就放弃了钓鱼和越野车。这一件件建盏,融入了我所有的心血。”

1982年,从部队退伍的菅传义回到河南商丘老家,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修理厂附近就是隋唐大运河,经常有人挖泥沙盖房子,伴随着泥沙出土的还有一些古瓷器。

“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是宋朝的瓷器,就是心里喜欢,然后就用啤酒、香烟和他们换。”菅传义回忆说,“后来才知道,宋朝运送瓷器大部分以水路运输,而且流经隋朝大运河,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上收藏之路的。”

1987年至1999年,菅传义陆续收藏了很多瓷器,在收藏界颇有名气。1997年,他关闭汽修厂,将所有资金投入到瓷器收藏。

“当时我收藏的瓷器中也有一些建盏,像兔毫、油滴等,就感觉特别有味道。”菅传义说,他逐渐被建盏浑然天成的美所吸引,被历史上建盏的地位所折服,开始投入建盏烧制工艺的研究中。

建盏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曾作为皇家御用茶器,流传到日本后,有四件“曜变建盏”被指定为国宝,这也是如今世界仅存几件的曜变建盏。菅传义说:“为了见到这些宋瓷瑰宝,我曾三次前往日本,但是都无缘一睹。”

“建盏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用心守住并传承好。”菅传义说,时值90年代末,建盏的烧制工艺刚刚复兴,一切都不是很完善,他选择的是一条被迷雾笼罩的道路。然而,越是未知,越是能激发起他的无限斗志,随着对建盏的研究愈发深入,他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他热爱的事业中。

潜心研究,从门外汉到建盏匠人

在灯光下细看“冬奥官帽茶盏”样品,蓝色斑纹如星空闪烁,随光线和观看角度而变换色彩,犹如宇宙中的光辉,呈现深邃而璀璨的色彩。

1791637714511_.pic_hd.jpg

一方好的茶盏,制作工艺堪称繁复。“从取土开始,要经过练泥、揉泥、拉坯、晾干、洗坯、上釉等20多道工序。”菅传义表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但许多工序还是要依靠手艺人手头的“奇技”和多年累积的经验来完成。

1999年,菅传义专门到江西景德镇学习烧制瓷器,一待就是6年。6年里,他几乎把较为有名的几个窑口的瓷器都复烧过,发现唯有建窑这个窑口的瓷器烧制难度是最大的。

“难度越大意味着挑战性越强,我就是喜欢挑战高难度。”菅传义说,为了最大程度地复原建盏,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13年通过电窑复烧建盏成功。

但是,复烧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古人是在龙窑里把建盏烧制出来的,菅传义决心要在龙窑柴烧中复烧建盏。带着这个信念,他于2015年来到建盏发源地——南平建阳。

为建好龙窑,菅传义查遍了各种相关文献,拜访多名本地的老窑工,一遍遍的设计、建造、改良,终于建成了一条南北结合烧制难度最大的阶级式平焰龙窑。

在这里,菅传义日复一日的试验、总结、提升,终于通过矿石直接球磨入釉不添加草木灰的方法,烧制出了单一矿石结晶釉建盏。

“单一矿石结晶釉,无任何辅助材料,也叫一元一次配方,最大的特点是抗腐蚀、耐酸碱、使用寿命长。”菅传义说,“还原是对历史的尊重,只有分毫不差的复刻才能体现历史的厚重和时代背景赋予器物的价值。创新未尝不可,但必须是在宋瓷原有的基础上。”

自2009年全身心投入研究建盏烧制以来,菅传义试验了全国140多种石头,烧制了26万多个坯、6500多窑,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而让他满意的作品只有区区几十件。

持续求索,建盏技艺跨界奥运

精致的冬奥会徽,深邃的冬奥天霁蓝,象征着未来与梦想,“冬奥官帽茶盏”在古朴中凝聚着悠久历史,是冬奥会与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

1801637714531_.pic_hd.jpg

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这一光荣身份,“冬奥官帽茶盏”以中华传统技艺助力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建盏礼遇世界宾朋。目前,586套“冬奥官帽茶盏”现货已销售一空。

“茶盏高度还原宋代建盏工艺,以铁矿石为原材料,使用单一矿石入釉烧制,将冬奥元素和非遗技艺完美结合。”菅传义介绍,茶盏从设计到烧制出样品,用了4个月。“尤其是茶盏底部冬奥会徽的烧制,难度不小。”

菅传义说,“冬奥官帽茶盏”的瓷土由于含铁量高,韧性和可塑性会差一些。所以,在茶盏上印刻冬奥会徽,必须得掐准时机。“为了保证冬奥会徽的完美呈现,从最开始就要把胎坯的湿度掌握好,拉坯完成后,要在湿坯晾晒到30%干燥度的时候,进行修坯,并在茶盏底部印刻冬奥会徽。”

“一件斑纹优美,且外观没有缺陷的‘冬奥官帽茶盏’是在大量废品和次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成品率仅为20%。”菅传义表示,除会徽部分外,跳釉、缩釉、光泽不够温润、质地不够细腻等看似细微的问题,都会成为冬奥官帽茶盏“落选”的原因,而被筛选下来的茶盏则会被现场砸毁,保证绝不流入市场。

“所有的瓷器中,建盏烧制的难度最大,最没有可控性,但是建盏最美,它在不变中万变,是瓷器的巅峰之作,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菅传义说,“曜变建盏”是建盏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用龙窑烧出最传统的“曜变建盏”并捐给国家,让国人在国内就能看到自己的文化瑰宝、瓷器名品。

十余年来,菅传义在复烧建盏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说:“艺术没有止境。‘曜变天目’只是宋瓷的顶峰,真正的建盏应该没有终点,只有一座留给后来匠人不断攀爬的山峰。”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