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明
标题图
尤溪:千年古梯田 丰收又增收
2021-11-26 15:08 新福建

联合梯田水稻收割前的丰收景象。 (曾奎晃 摄)

11月25日,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县联合镇联合梯田核心区东边村,康农合作社负责人曾奎晃,正在空地上晾晒糯米谷,房前屋后稻香弥漫。

“前阵子,雨天比较多,收得比往年要晚些。”曾奎晃说,今年收成不错,共收了6万多公斤干谷,最近他正忙着销售谷子,已经售出4万多公斤,所剩不多。

据悉,联合梯田开垦于唐开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梯田绵延8个行政村,总面积10717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联合梯田先后获评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美丽田园、中国五大魅力梯田等称号。2018年2月,尤溪联合梯田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四个子项目之一,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此,联合梯田这块“深山碧玉”走出深闺,走向世界。

“眉毛丘,斗笠丘,蛤蟆一跳过三丘。” 联合梯田最高海拔近900米,最低200米左右,最大垂直落差近700米,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梯田最高级数达上千级。这些既造就了联合梯田神奇壮丽的景观,也带来了梯田基础设施弱、劳动强度大、综合效益低等问题。

“东边村近900亩梯田,超过三分之一是小丘田,田块宽度不超过1.5米。”联合镇东边村农户老曾说,梯田好看但不好种,无法机器作业,纯人力劳动强度高,以前总是担心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梯田要抛荒。

发展与保护并重,在保护中开发。这几年,尤溪县充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融入“清新福建”旅游发展格局,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梯田维护、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农耕文化五大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有了技术加持,联合梯田焕发出新生机。

“2018年合作社成立,与村里20多名农户一起把东边村梯田全部管理起来。今年雨天多,现在绝大部分稻谷已经用烘干机烘干,整个合作社产量15万公斤左右,晒成干谷每百公斤能卖320元到340元,碾成米价格还会更高。”曾奎晃笑着说,之所以价格比普通干谷高,得益于绿色种植技术,不使用化肥与农药。

选用“明1优臻占”“野香优676”“野香优丝苗”等良种种植,水田养殖绿萍、田埂种植田埂豆、田间种格桑花、放赤眼蜂、安装杀虫灯……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生态调控多措并举,确保了梯田绿色发展。

梯田大米的品质有了保证,梯田水稻种植的效益显著提高。此外,当地还积极与省、市农业专家对接,共同开展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对水稻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2020年以来,我们在联合梯田建立千亩传统中稻耕种核心示范片,融合了省高校院所良种植保以及优良生态种群调控等技术。”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李廷玉介绍,通过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梯田达到可持续发展。

“仅梯田核心景区,种植了2600亩优质稻,产量约150万公斤,按每百公斤320元计可收入480万元;300亩田埂豆,产量约3万公斤,收购价约8元/公斤,可收入24万元;600亩花生,产量约9万公斤,零售价34元/公斤,可收入306万元……”联合镇干部罗立翔算了一笔账,“梯田三宝”收入可观。这几年,当地又投入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垦荒3050亩,进一步推进“锦绣梯田”旅游开发项目。截至10月底,联合梯田共接待了15.3万名游客,综合旅游收入达到1800余万元。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