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福建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病房的病床上,8岁的藏族女孩拉吉(化名)在床上刚刚画完了一张水彩画。
抬头看到医生和记者的到来,扎着丸子头的她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笑脸盈盈地从床上溜了下来。
5天前,她刚刚,在省儿童医院顺利完成心脏病手术,即将迎来崭新的生活。和她同期手术的,还有另外8名来自西藏的先心病患儿。
6天筛查近千名藏族孩子
这9名藏族先心病患儿之所以组队远赴千里来闽治疗,得益于“西藏昌都市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项目”。
由于海拔高、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等因素,高原地区先心病发病率高,筛查救治先心病患儿成为西藏自治区的一项民生工程。
为满足昌都市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今年10月底,由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方组成的筛查队伍,在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胡肖伟的带领下,进入西藏开展义诊筛查。
短短六天时间,大家翻过巴里拉山、驶过怒江、穿过草原,行驶1700多公里,在四县一市筛查儿童近千人,确诊先心病患儿31人。
11月12日,在各个单位的通力协作下,9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在家人陪伴下乘机飞抵千里之外的榕城。
强大上海儿科专家团队赴闽手术
省儿童医院随即安排医疗团队,为孩子们做了详尽的术前检查。通过术前评估讨论,医疗团队为患儿们量身定制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手术前,因为心脏房间隔有两个缺损,拉吉的活动耐量较同龄人弱了许多,跑步容易喘气,生长发育也较同龄孩子落后。
幸运的是,原计划要做开胸手术的拉吉,经过专家们术前反复讨论评估,设计手术方案,终于将开胸手术改为介入手术。手术方式的调整大大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也避免了开胸手术带来的创伤。
据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内科郭晓峰副主任医师介绍,先心病手术在儿童疾病治疗中难度极高,为了让这次手术能顺利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福建省儿童医院院长张浩主任医师带领由15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心外、麻醉、超声、护理等强大先心病专业医疗团队赴闽,其中还包括了我国“儿童心内领域第一人”之称的李奋教授。
19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张浩院长带领沪闽两地医护人员,兵分两路展开手术。
其中心内科专家团队为两名房间隔缺损患儿和3名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做了心脏介入手术,心外科专家团队则为4名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外科开胸手术。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手术都十分顺利地完成。
患儿住院期间治疗、生活费用全免
当记者见到这几名孩子时,他们都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
10岁的尼珍(化名)是这批藏族先心病患儿中手术治疗难度最高的一个。
因为患有先天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尼珍的肺动脉高压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增高,经常感冒,引发肺炎、气喘,若再不手术,就会出现紫绀、心衰等症状。
对于女儿的疾病,爸爸显得很无奈。虽然女儿四岁时就被查出心脏问题,但一次几万的手术费用,对于生活在牧区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笔巨大的费用,因此尼珍的手术一直拖延到现在。
这次介入手术,医生用封堵器堵住了没有闭合的动脉导管,解除了尼珍的心脏问题,这让尼珍爸爸心中一直悬着的石头落了下来。不善言谈的他不住地说着“谢谢”,还伸手给医护人员点了个赞。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孩子此次的治疗费用除了能医保报销外,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还承担了医保报销外的费用,医院方也为孩子们承担了住院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这无疑给家庭经济不好的藏族家庭卸下了一个重担。
悉心照护,带去家的味道
都说成功的手术离不开术前术后的细致护理。为了更好地照护这几位患儿,省儿童医院还安排了40位本地医护人员多方参与,共同治疗、照护这9名患儿,助力孩子们的精准治疗、快乐康复和健康成长。
考虑到语言沟通的问题,昌都市妇幼保健院还安排护理人员同行,担任翻译,协助护理工作。
为了让孩子们在病房里安心养病,院方还为孩子们提供了绘本、文具和芭比娃娃、玩具车。
工作人员还深入病区,了解患儿及家属对饮食的建议,为他们定制可口的牛肉面和藏族特色食物。
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副护士长陈黎丽说:“孩子们陆续康复后就能返回家乡。我们医护人员将会通过微信群或电话,同这些孩子家长继续保持联系,定期随访,跟踪他们的康复情况。”
“西藏昌都的儿科力量还很薄弱,未来我们还将与昌都妇幼保健院开展长效合作,更好地守护藏族孩子的健康。”胡肖伟说。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通讯员:江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