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名5个月的男宝宝童童(化名),脐带脱落后,在肚脐见有一个红色的小肿块,有时会分泌些液体,最近偶尔会闻到肚脐那里散发出臭臭的气味。然而,当童童妈妈询问社区医生是否定期清洗宝宝肚脐,得到肯定的答复,准备为童童清洗肚脐时,家里长辈却出来阻止。
“家中长辈告诉我,‘老话说:肚脐深,装银钱,肚脐浅,装瓦片’,肚脐不能经常洗,容易受风,会导致感冒、拉肚子,平时除了沾上大小便时需要清洗,其他的时候都不要去碰。”童童妈妈说。
然而,时间越往后,童童肚脐上的小肿块越来越红,分泌出的液体也随之加剧,童童妈妈感到恐惧,立即带他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普外科就诊。
肚脐上的小肿块是什么呢?
“小儿脐带脱落后,在脐带的创面上会出现一个樱红色、表面光滑的息肉,医学上称脐茸又称为脐息肉,主要是由于卵黄管的发育异常,在脐部遗留部分肠黏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普外科主任黄圣余说。
作为一种很容易出现在新生儿身上的问题,脐茸是呈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常分泌少量的黏液或者血浆液。如果家长发现患儿脐部异常,脐部红肿伴分泌物,可先用碘伏或双氧水清洗,每日2-3次,保持宝宝脐部干燥,若脐部红肿消退后仍有分泌物或看见红色粘膜样组织,建议尽快就医。
家长应该怎样应对?
医生提醒,如果宝宝的脐茸长时间未痊愈,建议及时就医
专业治疗,家长切勿自行操作
1、体积小的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药物腐蚀);
2、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
3、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4、其它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等也可选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宝宝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脐带部的清洁卫生,保持肚脐干燥;新生儿应经常更换尿布,防止尿液和大便污染肚脐部位;如果宝宝脐部红肿、流脓或小儿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精神状态不佳,请及时就诊。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通讯员:张星月、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