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标题图
福州教育研究院举办福州市第二届小学美术学科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21-11-22 17:00 福州教育研究院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我市小学美术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学校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美育成果,增进区域间的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新时代学校美术教学质量,日前,“传承非遗,多元发展”福州市第二届小学美术学科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台江区教育局、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台江区小学美术学科郑冰心名师工作室、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承办,福州市小学美术林彤名师工作室、鼓楼区小学美术林彤名师工作室、仓山区小学美术苏岚名师工作室、晋安区小学美术江贵平名师工作室、连江县小学美术洪波名师工作室协办。

福建省教育厅体卫艺语处处长苏贻堆,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念琪,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林,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黄丽丽,台江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强,福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郑新发,各区、学校相关领导及有关美育专家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研讨活动特别邀请了国家艺术教职委成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材教法室江启华主任;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学院陈青副院长;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吴修杰副教授、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学院何青副教授等美育专家莅临指导。

来自福州各县(市)区的教研员、中心组成员、名师工作室名师、优秀骨干教师代表两百余人齐聚一堂,探讨“双减”背景下,提升美术课堂质量、促进师生多元发展的方法与路径;探索传统文化赋能“增效”,共研非遗进校园教学,共享非遗传承之美!

名师工作室

美育成果展演

各名师工作室在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香樟园举办了美育成果展演活动。活动展示了学生们感受、体验非遗文化并以不同表现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并现场进行创作展演。福州市教育局念琪副局长在参观了每个工作坊的展演后提出,学校美育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在美育中应深入挖掘、整理、优化非遗文化资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多元的发展。

台江区工作坊

台江区小学美术学科郑冰心名师工作室本次参加展示活动的有:台三小、台五小及双虹小学等9所学校8个工作坊。近年来,名师们结合美术教材、校本教材开展“非遗”教学、研学、社团等活动,陆续成立版画、国画、陶艺、漆线雕、冷凝合香、皮影、古法造纸、刺绣等各具特色的“非遗”工作坊;聘请“非遗”传承人指导孩子们参与、学习、体验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台江区的孩子们正逐渐成长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鼓楼区工作坊

筑梦非遗,为“泥”而来!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开设“非遗泥塑”艺术实践工作坊,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美育活动。学校教师与外聘专家携手合作,开展“非遗泥塑”美育课程探究活动,以“泥塑工作坊”为阵地,结合泥塑校本课程内容,为孩子创造新型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仓山区工作坊

仓山区以“寓教于乐,寓美于趣”为理念,目前有“漆乐园”“版梦印趣”“沧趣印社”等工作坊。此次参加展示的剪纸工坊的孩子们从创作平面作品到创意的剪纸服装,感受艺术与生活魅力,体验剪纸艺术的乐趣。皮影工作坊里孩子们学习了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及戏中“影人”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孩子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晋安区工作坊

晋安区工作坊建设以“集团化”模式,小片区带动全区工作坊美育发展,挖掘地方特色,结合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发展学校工作坊建设,开设有软木画、樟林印社、剪纸、版画、纸浆画、沙画、水彩、中国画、陶艺等项目,其中西园中心小学软木画、樟林小学樟林印社成绩显著,软木画和寿山石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荣获第六届全国艺术展演一等奖,福州市第七届艺术展演一等奖。

连江县工作坊

洪波美术工作室美育工作坊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学生身边的熟悉材料创设了泥塑工作坊、版画工作坊、彩瓦工作坊、水彩工作坊。充分挖掘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将美术与本土文化融合起来。学生身处充满山海地域特色的美术气息氛围中,审美感受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发挥工作坊美育文化的隐形教育作用。

开幕式

当天上午,研讨活动在台江区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郑冰心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台江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局吕征菁副局长在致辞中向与会来宾们介绍了近年来台江区大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绩,她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探索“双减”下校园美育工作新思路,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台江区美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福州教育研究院郑新发副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双减”后,国家政策对美育大力支持,当今孩子如果不会跳舞、绘画、弹琴、唱歌……反而降低了孩子的学业竞争力。艺术,是孩子情商提高和完整人格形成的主要途径,更是一个人的造诣和人生高度的必备催化剂!美育不仅仅是学习一点技能,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的培养,是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和“营养基”,当孩子走向艺术领域,艺术同样也塑造了孩子,形成更高的生命境界,艺术不再是兴趣,而是必修!

名师课堂展示

展示课前,福州教育研究院美术科黄信贤主任作了大会发言,他指出,我市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们的专业优势,积极推动“传承非遗”进校园活动,今天的活动既有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美育成果展示,有结合非遗传承的课堂教学,又有研讨及非遗传承进校园的经验交流,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起更多学校、老师们对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的关注,更大层面上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的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自小就认识非遗、喜爱非遗、传承非遗、弘扬非遗,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接着来自福州市五个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以“传承非遗,多元发展”为主题、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示了五节课题为《悠悠老街》的精彩课堂。

由郑冰心名师工作室选送、福州市南公小学何思予老师执教的《悠悠老街—河口昔今,时光剪影》一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围绕“忆老街”今昔,“话老街”修缮,剪“刻老街”新貌三个话题,通过表演、访谈、汇报、造型表现、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分享关于老街历史文化,建筑特色、人文景观的认识,让美术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鼓楼区林彤名师工作室选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军门校区苏林灵带来的《悠悠老街—坊巷情思》以问题情境为线索引领学生了解三坊七巷的建筑与人文之美,尝试运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感受与认识。通过VR系统带领学生走进严复故居,多样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现了“双减”政策下美术课堂新模式。

仓山区苏岚名师工作室选送、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苏林婕老师带来的《悠悠老街—漆彩烟台山》一课聚焦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烟台山,通过漆艺中髹饰技法表现 “一座花园,一条路,一所房屋,一个车夫”的悠悠老街,感受漆艺之韵、老街之美,体会“双非遗”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由晋安区江贵平名师工作室选送、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小学李素文老师执教的《悠悠老街—寻梦鼓岭》课堂上,教师以“加德纳的故事”为情感主线,贯穿全课,引发学生探寻鼓岭老街,创作以“鼓岭老街”为主题的软木画文创作品的热情。课堂上教师将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支持学习小组多元化的汇报形式来展示探究成果,并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木画艺术与鼓岭老街的非遗文化相融合,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之美,体验非遗的魅力。

由连江县洪波名师工作室选送,连江县百胜学校陈惠老师执教的《悠悠老街—定海古城记忆》一课,用回忆的方式带领学生探访定海古城,用诗一般的意境贯穿整堂课,将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从而深刻体会定海古城的意蕴和美感,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和热爱家国的情怀。

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后备人选培训对象、福州市美术学科带头人、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郑东秀校长做《传承非遗进校园,促进学生共发展》的专题讲座,她分享了台三小近年来以版画特色为抓手,传承非遗文化,构建创意美术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经验和思考。

“非遗传承”需要长期的积淀和生成,今天的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次有益探索。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引起更多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关注,更大层面上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真正推进在“双减”基础上的育人“增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艺术之趣、艺术之美,个人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全体美育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非遗文化,助力落实“双减”,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全面促进福州美育再上新台阶!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艺术之花满园芬芳!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