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中小学生影评大赛终审评委公布
2021-11-22 10:18 海峡导报 原创

232d7f40c987b91edaf02e5df64c965.png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2日讯(记者 梁静)本周末,2021“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暨“看红色电影 学百年党史 品嘉庚故事”中小学生影评大赛将进行最后的终审评审,分别评选出小学组、中学组的一二三等奖。

    中小学生影评大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电影局指导,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厦门市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厦门市天下恒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海峡导报社协办。

    活动希望借助红色电影这个生动的党史教材,让青少年铭记红色岁月,并通过撰写观后影评,激发中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孩子们不忘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传递少年正能量。

    自十月中旬启动以来,活动吸引了厦门全市多所中小学许多对红色电影有感而发的同学投稿参赛。作品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用各自视角,剖析影片的时代旋律,书写深刻的心得体会。

    为保证大赛的高水准品质,让所有优质投稿作品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选,组委会特邀多位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他们将“组团”对所有参赛稿件进行最专业、公平的打分、排名,他们也将见证各组别获奖作品的诞生。  

影评大赛评委

(评委排名不分先后)

林丹娅

4e0bb8ebed91832e27a968e500858f8.jpg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从事文学教学、研究与写作。兼任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作协主席,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

陈俊杰

7aa22c3709de07899cca6e418b0f3ca.jpg

    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教授级高级编辑,硕士生导师,影视业界与学界高级专家。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获得者、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福建省文化名家(省百人计划优秀人才)、福建省双十佳新闻工作者、市拔尖人才等。著名影视编导,资深影视评委,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及闽南地区纪录片创作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才之一。

俞发亮

d8f141f067fbbd19daab7ae7ae99718.jpg

    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王永盛

e5c8f87fc549931fcd901ae49012977.jpg

    厦门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丁鹏

1da20bba73571fd95a6d979f0ea24bb.jpg

    博士、编剧、导演,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福建省大学生影像大赛评审委员、福建省网络视听中心评审专家、福建省电影家协会青年委员会会员,曾在电视台就职任影视摄像及编导,担任多部网络电影、微电影、影视广告、企业宣传片导演。

李涛

a082b4b2e32f5b9025ad9825de58361.jpg

    集美区进修学校书记、校长,中学语文教研员、区作协理事。

高倩

06802cfae5e09827dd43c534cf00c54.jpg

    厦门外国语学校语文备课组长,福建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获奖者,厦门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参加中考、质检的审、命题工作。

王明瀚

fa4084d1f25f7a7b85665d16a8aad3f.jpg

    集美区文联副秘书长,集美区作协秘书长。

优秀作品选刊

《集结号》奏响顽强悲怆生命赞歌

●厦门十中高三10班 颜林蕊 

●指导老师 孙珮珊

    集结的号角响彻辽阔的汶河雪原,炙热的火把点燃不屈的英魂。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把那些艰苦岁月里血淋淋的现实展现给观众,把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展现给观众,奏响顽强悲怆的生命赞歌。冯小刚把中野二师三营九连战士的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或许这便是该影片获得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原因。

    冯小刚导演用色彩语言表达战士不畏严寒战死沙场的悲怆,利用大片灰白的色彩渲染了悲壮的氛围,也使得这部影片的年代感和历史感更为厚重,勾起老一辈悠远的联想和新一代对英雄的崇敬。大片的雪原,无尽的白,是导演对烈士的缅怀,也营造出战役的艰苦卓绝以及战争的惨烈,充分调动了观影者的审美情感。雪地上绑着红带子的号子和黑夜中生生不息的火把,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烈士的无尽歌颂。而导演将白和红对比精心营造出用鲜血灌注的战场,红白相互映衬超越物化功能的艺术特性,英勇的烈士形象由此深深打动观众的心,不动声色之中传递出镜头包含的抽象观念和深厚意蕴。

    镜头的展现往往让人眼前一亮,造就了距离感,客观透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饱满生动。而电影的距离感和空白,使电影美学日趋完美。冯小刚把视听语言运用得淋漓尽致,影片开头用特写镜头和拉镜头向观众展现了躺在白茫茫雪地上的集结号,由此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在激烈的炮火中谷子地和指导员的正反镜头也让观众更深入体会到战场的竞争,使观众在生与死的博弈中为主角提心吊胆。而后导演利用大远景铺开一幅生机勃勃的新中国图景,与之前血流成河的汶河谷底截然不同,汶河谷底也成了建设美好中国的见证者。

    影片的最后俯拍祭奠九连英烈的战士们,体现出天下苍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礼赞。仰拍连长谷子地则是阐述了中国战士不屈的尊严和对前线战士们为祖国大好河山建设做出贡献的骄傲,仰拍镜头的使用使得连长谷子地和九连战士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更让人崇敬。

    蒙太奇的多次使用让影片更动人心魄,尤其是心理蒙太奇的使用,连长谷子地回忆着汶河战场的惨烈,幻想着集结的号角响彻谷底,这些都被警卫员小梁的一句“我根本没吹集结号”给打破,无疾而终的号角伴随着谷子地沉痛的回忆被掩埋在矿山下。导演最后给了观众一个心满意足的结局,九连的战士们在一处废窑井被发现,集结号终于吹响,响彻整片雪原,导演再次运用心理蒙太奇和隐喻蒙太奇,回忆汶河谷底战场那燃烧的火把,火光像星星一般在黑夜中熠熠生辉,那便是新生的生命力吧。

    影片《集结号》利用号子作为线索贯穿全片,集结号不仅是战斗的号角,而且为新中国吹响序曲。那在黑夜雪原发光发热的火把,照亮了人民的反抗之路,也照亮了广袤华夏大地无数革命先烈,更照亮了新生中国未来的光明之路。

看嘉庚故事感受来之不易的今天

评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

●厦门市曾营小学一年7班 刘乐茵

●指导老师 孙巧

    厦门市是一个风姿绰约的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我时常听大人说,厦门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这里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乡,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集美!龙舟池上轻舟竞渡,如箭脱弦;道南楼、南薰楼和鳌园揉和了南洋建筑风格和闽南传统工艺,令人叹为观止;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办的集美学村享誉中外,“嘉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国兴学。

    以前,我只知道陈嘉庚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可今天,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电视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后,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说,陈嘉庚先生真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啊!

    《陈嘉庚的故事》全剧共13集,主要以“南洋创业”、“兴办教育”、“投身政治”三大重要节点为叙事线索,生动讲述了陈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诚信经营,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东南亚华侨巨子,爱乡报国倾资兴学创建集美学村、厦门大学,支持教育事业,并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光辉一生。

    看了《陈嘉庚的故事》,我感受到在万众一心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依然有数不胜数像陈嘉庚爷爷这样的伟大事迹,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呕心沥血,贡献了一生的巨大力量。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学生,发扬陈嘉庚爷爷的那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争取早日成才早日报效祖国!

海堤情永传唱

纪录片《十里长堤》观后感

●厦门市集美小学五年5班 胡楚翌

●指导老师 刘翠丽

    海风拂面,波澜壮阔。厦门新打卡风景地——海堤,犹如一座海上长城,横跨于波光粼粼的海面。海浪一次次的冲刷洗礼,海堤见证了厦门半个多世纪的变革与腾飞。秋往春至,日夜更迭,星辰相伴,老厝环绕,海堤成为了老厦门人内心的磐石,也成为了新一代厦门人眼中的历史丰碑。

    “渡东南,战鹭岛,风呼海啸,红旗不倒。破开沧海桑田,星斗变迁,海城日高。”《十里长堤》纪录片的开篇便向我们展示了厦门海堤建造、变革的历史画卷。

    长堤的建设源于六十年前的一场变革。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和金门,厦门成为了海防一线。为了及时输送物资,积极备战,1953年6月17日厦门海堤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勤劳、不屈不挠的厦门人民,在肩挑手提的“人肉模式”下,不惧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不畏坚石巨浪的威胁,用了约75万立方米石料,最终于1955年10月1日建成了长2212米、宽19米的海堤工程,搭起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跨海长堤。

    如今,镌刻在海堤纪念碑上的“移山填海”四个大字,不仅记录着昔日建设者们克服艰难险阻以血肉之躯筑堤的奋斗史,也鉴证了用血汗铸就的“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伟业精神。

    当年的海堤,是联结内陆的桥梁,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涛声中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建设史 ;如今的海堤,是现代化交通的奠基石,疾驰的列车、繁忙的地铁、跨海飞虹的大桥、自动化货运码头,都在海堤的陪伴与见证下,推动着厦门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厦门今天的建设者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在海堤上铺就新的砖石,谱写厦门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短短几十分钟的纪录片《十里长堤》,还原了海堤最初的模样,让我们穿越回了上个世纪50年代,回望了厦门人风雨坚守、血肉筑堤的卓绝奋斗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海堤人,海堤情,海堤魂;新征程,新目标,新希望。我们站在海堤上,听海浪轻拍岸,望游子行渐远。年轻的弄潮儿们,向旭日东升的海岸线尽头眺望,听海堤一遍遍吟唱:“海堤长来情更长,海堤联结我家乡,放眼世界怀志向,归来少年自立强。”

信仰在严寒和烈焰中升腾

评电影《长津湖》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五年9班 王予月

●指导老师 林丽婷

    “看,白雪皑皑的战场,有人化作丰碑遥望着故乡,泪水冻在了年轻的脸上,可我知道你内心有多么滚烫……”伴随着电影悲壮的主题曲,我的眼前似乎开始弥漫长津湖旁的硝烟,每个观众都被这个影片所震撼。看完电影,我是无比感动。

    《长津湖》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特别令人感动的长津湖战役。伍千里是七连的连长,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平时则是谈笑风生,遇事时沉着反冷静,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优秀志愿军战士的形象。他的弟弟伍万里虽然是个新兵,但他很快融入团体,并且利用个人特长立下了不少战功,为自己的人生和战斗的胜利勾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把新兵与老兵

    在战争中的表现进行叙事上的交织融合,互相映衬,既体现了兄弟情深,也展示了革命精神与信仰的传承。

    比起这两位英雄人物,更令我震撼的还是片末的英雄事迹——冰雕连。在严寒的冰雪中,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手握长枪伏在雪中,啃着冰冷的土豆,看着无边的冰雪,日夜潜伏着,生怕自己睡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傲立于雪中……电影通过漫天大雪的环境烘托,把志愿军面临的自然危险展露无疑。而敌机在上空盘旋,时不时抛下炸弹在冰天雪地中腾起熊熊烈焰,则再现了志愿军面临战争的威胁。导演采用冰与火的环境对比,白与红的色彩对比,说明了志愿军战士面临的自然与战争的双重残酷的考验。志愿军战士们在这样的艰难险阻中,面对美国的手握先进武器的王牌军队从不退缩,他们英勇战斗,不相信有战不胜的敌人!他们不想家吗?他们不怕死吗?他们想过,但有一种爱国爱民的信仰让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战斗,从未放弃。他们坚信为了下一代不再受战争的威胁,自己的牺牲值得;他们坚信祖国母亲的平安指日可待。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看,白雪皑皑的战场,有人化作丰碑遥望着故乡,泪水冻在了年轻的脸庞,可我知道你内心有多么滚烫……”这电影的主题曲再次在我耳边响起,这电影音乐寄托了我们无限的哀思与敬仰。战争已经远去,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摆在眼前,我们定将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爱民的信仰,好好学习,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信仰之光永放光芒!

历史的审判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七年1班 李涵

●指导老师 林铭

    一部电影,一段历史,一个审判,如烈酒直入心肺,使人热血沸腾。逝去的正义拂去浮尘,渐次展示在庄严的法庭之上。

    开篇战火硝烟,狼藉满地,撕心裂肺的呻吟,而这次地点是在日本东京,他们荼毒中国,硬生生葬送了他们的国泰民安。

    电影再现了两年之久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二战战犯的国际审判。法庭法官席位顺序决定法官的话语权重,中国法官梅汝璈为了3500万冤魂的公道,认为应该按照《日本受降书》的签字国顺序来安排座位才公正,并脱下法袍离席抗争,终于争得位于庭长左边的法官第二席位。

    28位日本甲级战犯在法庭上异口同声地说“我无罪”。各国法官、记者以及观者无不见证了那些残忍日本战犯的谎言。南京大屠杀残害我国无辜百姓30万人,放火、抢劫、强奸……罪孽滔天他们却轻描淡写,一张张扭曲的脸说出强词夺理的无耻借口,尽管令人唾弃,却一次次考验着民主国家法官组成的团队。板恒征四郎一改往日凶狠面目,在法庭上恶狼装绵羊,竟然把日军战争残害说成是兄弟相助,简直是颠倒黑白指星说月。有人气愤不过,当场指着日本军官的鼻梁激愤痛骂。

    血泊、尸山、哀嚎……法庭出具众多如山铁证,这些铁证无一不是板恒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日本战犯魔爪所造。不但如此,这些日本战犯还教唆汉奸,扶植傀儡溥仪称帝,煽动内蒙独立等,可谓无恶不作罄竹难书。面对审庭提出的一个个一针见血的问题,日本战犯有的依旧狂妄,有的一言不发,法庭表现各有不同。

    战犯不受严惩,战争屈死冤魂难以安息,日本军官当应死刑,梅汝璈以一人之力透出神圣一票,用他为国人讨回公道的决心,对战犯的愤怒,对战争中屈死生命的追抚。他以过人的智慧影响了他人,这就如他所说:“要是那些人没死,中国会怎么样,世界又会怎么样?”

    可那些冷血的日本军官为了所谓的天皇帝国编织谎言欺瞒同胞,让日本与中国的仇恨纠缠不断。梅汝璈说过:“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历史是现在的指路牌反光镜,时刻提醒我们,要谨记过去,做好现在,居安思危,拥抱未来。

    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战争的残忍,都体现在众多的数字中,这些数字应当化为我们为国奋进的动力。我们今天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出一份力。《东京审判》表现了我国在远东军事法庭中获得了公道尊严,梅汝璈法官作为中国人的代表,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影片揭露了日军战犯的丑恶嘴脸,我觉得所有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少年都可一览,以此铭记那些不能忘怀的历史事实。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