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这些珍宝,带你见识别样的阿富汗!
2021-11-12 17:19 闽声传媒

先贤们曾说过,文明活着,国家才活着。在蔚蓝的星球上有这样一块地方,它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却依旧是兵燹之中的文明沃土,经历古往今来的守望和追寻,在一片尘埃中,像一颗鲜为人知的小璀钻,在黑暗中保持着自身的一丝光芒。

为躲避战火侵袭,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精选出的200来件国宝级藏品,开始了它们的全球“避难式”巡回展出,在2017年至2020年几年的时间中,这批珍宝来到了中国,分别在北京、敦煌、深圳、南京、长沙等城市的博物馆展出。

图片

阿富汗有着千年的文明史,历经过一个又一个鼎盛的王朝,遗存的惊世宝藏曾被喻为“堪比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

01.文物界的辛德勒

有着近百年历史,曾经拥有约10万件藏品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多数馆藏在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中被劫掠、毁坏、消失。即使如此,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马苏迪和部分文物保护者将馆内最珍贵的文物藏到了总统府的地下金库,才有了后来的浴火重光。

图片

这批展品来自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贝格拉姆的四大考古遗址,是阿富汗两千余年历史文明的典型代表,跨越了青铜时代、大夏王国、月氏时期、贵霜帝国等重要历史时期。并且,展览也是丝绸之路系列文明的又一重磅延伸。

图片

展厅内,阿富汗国宝级文物闪现出各种光泽,黄金王冠、宝石吊坠、青铜塑像、牙刻壁饰、玻璃彩皿……令人目不暇接。其原料、造型、工艺则体现着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阿富汗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在这批国宝身上便得到完美体现。

02.双龙之神金饰

展览中,最为亮眼的一项珍宝叫双龙之神金饰黄金,公元25~50年,出土于蒂拉丘地。游动的双龙,带有中华文明的影子,可以让人直观地联想到姿态威严的人身着褒衣博带的汉服风服装,双手所御的正是栩栩如生的金龙。

图片

双龙之神金饰

另外还有其他几项展品也不容小觑。

03.命运多舛的珍宝

事实上,在与中国公众见面前,这批阿富汗珍宝从2006年起开始世界巡展,辗转法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20多家博物馆,以巡展的形式加以保护。

图片

2017年6月,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结束后,珍宝按原计划将赴美国展出,却传来美方取消展览的消息。如果不能及时为这批国宝找到下一个落脚点,它们可能不得不返回局势尚不稳定的故土,面临各种不测。

04.中国:以文明守护文明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这场国际接力变成了国内接力。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协调下,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先后接手,用在中国巡展的方式守护这份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丝路秘宝”“文明的回响”“耀世遗珍”……各有侧重的展览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阿富汗灿烂的历史文化,也让更多中国观众欣赏到这些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瑰宝。据统计,仅在成都的展出就吸引了约40万观众。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代阿富汗的开放和包容对当今世界仍有启发,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理念也是契合的。阿富汗文物在多个国家巡展,这也是非常好的文物外交和文化传播事件,有助于世人更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明和理念。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首席策展人阿伊努丁·赛达喀特介绍说,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民众对阿富汗珍宝展的支持,阿富汗文物在中国巡展是“中阿友谊的象征”。

图片

图片

历史上,中国也曾饱受战火摧残,文物遭大肆破坏和掠夺。抗战期间,为躲避炮火和敌寇掠夺,大量文物南迁。对于阿富汗国宝的坎坷命运,中国人感同身受。“把展览当作一场国际道义的接力”“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巡展期间,中国观众和网民的留言热情洋溢。

05.文化在 则国在

“文化在,则国家存。”文化是一个国家共同的精神记忆。期待阿富汗早日迎来久违的和平,让这批珍宝在故土传诵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大叙事。

图片

流金系列

图片

人类文明虽然在这里已走过了几千年,但文明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说到这里,想引用《三体》中的一句话:“请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