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买就剁手”
这是很多人在双十一之前立下的 Flag
结果发现
一遇到打折促销就变成 " 千手观音 "
近日
一位全职妈妈
每月狂买十几万的消息引发关注
她直言 " 控制不住自己 "
医生怎么说?
往下看
全职妈妈每月不能自控
狂买十几万
41 岁的孙女士是个全职妈妈,自从女儿出生后,就从职场回归家庭。去年 9 月,女儿如愿进入一所优质初中,并选择了寄宿。孙女士每月的花销从 1 万多上升至 15-20 万。
据悉,孙女士买的最多的就三样:化妆品、衣服、日用品。今年 6 月,她在几天里,先后买了 100 多袋大米,每袋有 20 斤。这远远超过了小家庭的需求。为了不让家人发现,她特地把米存放在名下的 3 处房子中。
孙女士:" 我也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这样买下去不是办法。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孙女士说,自己每天都很烦,很空虚,一烦就想买东西,不买东西就更烦。买了当时会舒服一些,但过一会,又会后悔为什么又买东西,内心更烦躁。"
经医生诊断,孙女士被确定患了 " 购物成瘾障碍、焦虑症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忍不住买买买
可能是购物成瘾
像孙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症状轻一点,有的更严重,买买买停不下来。“如果你存在频繁购物或冲动购物,有不可抵抗、不能自控或无意识购物;购买的物品超过了实际所用数量,或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或为很久以后才能使用做准备的物品;甚至购物冲动或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其社会活动和职业功能,如影响工作或刷爆信用卡。那么你可能购物成瘾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缪凤珠老师接受福建卫生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购物成瘾是一种慢性、难以阻止、反复性的购买行为,是行为成瘾的一种。渴求冲动是行为成瘾的核心特征。购物消费成瘾至少有两个目的:获得快感、减少痛苦。一般有“四步循环”:
(1)存在焦虑和自卑的性格,并在渴望购物前焦虑和自卑加重。
(2)强迫性购物冲动发作时,通常有“欣快”感或“陶醉”感。
(3)购物冲动发作后会出现内疚和后悔。
(4)购物冲动发作时,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重自卑、焦虑和内疚感。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成瘾的特征是行为失控,所引起成瘾的东西都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多,让人沉迷上瘾。这种来自脑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在令人愉悦的事物作用下会增多,并为大脑提供‘奖赏’,这种‘奖赏’会在大脑中留下刺激,因此被视为让人疯狂购物不加节制的‘元凶’。在多巴胺作用之下,人们能感受到购物带来的幸福,这种幸福感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刺激,因为心跳过速的巅峰感无法永远持续,大脑会伴随时间推移让多巴胺在身体控制下自然新陈代谢。”缪凤珠老师提醒。
告别买买买
学会这几招
1.学会冲动的自我控制。在购买前,想清楚“这是不是我必须要买的”“我是否有经济能力去买它”等问题,分清楚购买时究竟是因为想要,还是真正需要很重要,你的决策将更加明智。
2.把那几个购物网站的APP删除或移动到某个目录下,而不是直接放在手机桌面上。关掉APP推送功能,这样你就不会整天接收到商家的那些引诱信息了。
3.不囤红包、优惠券,只有当我们真正需要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在下单前再去相关页面或者问店主有没有优惠券。这样才能避免你非理性消费。为需要而买,不是为了优惠而买!
4.觉察自己当下的状态,让生活变得充实。用其他活动,如健身、看书、社交代替看手机的时光,填补空虚。
5.给自己一个梦想清单。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什么样的生活或精神才是你最想要的?比如一台心仪已久的电脑,一次旅行、报名参加昂贵的培训课程,甚至是一辆你中意的汽车、一套温馨的小房子……用纸与笔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且一定要详细具体。每天拿着这个梦想清单看一遍,以后你的焦点与目标都会在它们上面,你会为了实现近期的三个梦想而努力赚钱、存钱,从而不会浪费每一分钱。
来源:天目新闻、宁波晚报、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