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在全国多个省份蔓延开来,同时,冬季传染病高峰期也悄悄逼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冬季传染病双重夹击,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11月11日-12日,2021年“世界肺炎日”健康科普宣传学术交流会在泉州举行,会议旨在呼吁人们加强对肺炎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工作,保护儿童健康。
今年世界肺炎日的主题是“医防融合· 守护呼吸· 消除肺炎”,本次交流会为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由福建省预防医学会主办。会议围绕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世界肺炎日的健康科普宣传这两大主题展开。
11日下午,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专场,福建省科协常务委员徐国兴、福建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兆燊、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郑奎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山鹰、福建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朱月永等领导及专家出席。活动由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灵岚主持。
徐国兴在致词中指出,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社团服务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首要的职责。希望福建省预防医学会与“学会联合体”深刻认识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学会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新时期学会创新发展再创佳绩。
吴兆燊表示,近年来,学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管理创新,主动融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和主题任务,做好“四服务”工作, 取得良好成效。去年,根据省科协学会部意见,由我会等7家学(协)会发起的“福建省科协健康福建学会联合体”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高质量的首届福建省东南科技论坛,助力健康福建高质量发展行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进大健康福建一流专家智库的建设,推进学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 10.7‰下降到2030年的 6.0‰”的目标。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做好预防接种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义重大。”郑奎城指出,我国小于5岁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病例数居全球第二,中国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更需要民众们引起重视,让5岁以下儿童尽早积极预防。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同样也得到国家级专家的关注,来自中国疾控中心高福院士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线上分别作有关新冠病毒性肺炎、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主旨报告,北京大学王子军教授做“新冠疫情与舆情监测”专题报告。
12日上午,主办方现场举行了简短的世界肺炎日科普宣传活动启动仪式,随后,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等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以实现专业人员防控能力提高、预防和治疗协同并进;及如何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提高老百姓的疾病预防意识,保护儿童生命健康,最终让群众受益。
会议获悉,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国疫苗产业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7支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保障了我国新冠疫苗免疫策略的实施。国产首家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于去年上市,适合我国6周龄-5岁(6周岁生日前)婴幼儿及儿童接种。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来自省、市、部分区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单位的免疫规划工作专家近3000人参加。
福建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山鹰:
秋冬季是流感合并肺炎球菌性疾病感染高发季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控制肺炎球菌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张山鹰表示,婴幼儿通过接种肺炎疫苗不仅能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免疫能力,还能在群体中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防止肺炎球菌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广大儿童健康成长;同时,疫苗接种还有助于节约与疾病相关的医疗开支,释放医疗系统资源,对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呼吁大家,及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预防流感,降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发生率。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朱月永:
5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重点人群”
婴幼儿一旦感染肺炎球菌,可引起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等;而且肺炎球菌还可直接侵入血液,引起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等。在脑膜炎幸存者中,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4.7%,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为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朱月永提醒,准父母们要从孕期开始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并及时为孩子规划疫苗接种时间。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鸿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