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10年前的今天,福州革命党人在福州于山顶上设总指挥部,架起大炮。11月9日福州战役正式打响。11日,战斗结束,革命党人掌握了整个福州,被称为福州光复。
福建光复后,同志欲推举黄展云为副都督,其坚辞不就,但任教育部长(司长)以酬凤志。
上图:1911 年 12 月 12 日福建都督府第一次改组后的合影(第二排右三黄展云)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八闽儿女奋起响应,积极投身革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广州起义,林觉民等23位闽籍志士慷慨就义,血洒黄花岗;武昌起义,林森、林述庆、黄钟瑛等闽籍志士作出了重大贡献;武昌起义后,福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于11月9日在于山大士殿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隆隆大炮,光复福州,此后福建成为辛亥革命中全国最早光复的17个省份之一。
黄花岗起义前黄展云(前右二)与部分福建同盟会会员在香港合影
10月31日至11月7日,孙中山曾外孙、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主席王志雄及夫人沈罗亚一行也在福州走访,整理相关的史实资料。他们来福州走访了马尾船政遗址、永泰县白云乡黄展云展览馆、长乐区营前村等地,同时在永泰、马尾、长乐等地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
纪念福州光复110周年茶话会
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为彻底推翻清政府,福建都督府准备组建北伐军参战,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陆军部队组成,一部分由学生军组成。当时教育部长黄展云以会集之责委托南洋归侨许逸夫(莫多),并发出了招募福建北伐学生军的通告。
东街三牧坊福中的高中生,福建师范学校、格致学校、英华书院等的学生,甚至连女校的学生都自动组织起来,要求参加北伐,仅两三天时间报名参加者就达到四百多人。当时报名参加北伐学生军的学生于1911年12月20日奉命到东岳庙报到和集中训练。训练完成后,1912年1月,学生北伐军自东岳庙前往上海、南京等地,之后在同年2月解散回闽。
福州光复前黄展云负责备制起义旗帜
当时的教育部长黄展云曾是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他于190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就此结识孙中山,并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事业,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等革命团体,任党务秘书和大元帅府秘书,深受孙中山赏识。孙中山曾称“鲁贻为吾患难交,素所钦倚。”
王志雄的祖父为王伯秋,是孙中山先生的女婿,和福建的渊源也很深。他和黄展云相识于日本,都是同盟会成员,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王伯秋于1934 年任长乐县长,为长乐县的建设、文化、教育、交通做出贡献。
孙中山先生在古榕书院题词
在多天的走访中,王志雄先生一行也和黄展云等辛亥革命先烈的后代进行了交流,黄展云曾外孙、辛亥革命研究专家陈熙,沈希南曾孙女沈园均有陪同走访。在永泰白云乡的座谈上王志雄说,乡村振兴,也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
孙中山致黄展云亲笔函
福州光复时黄展云参与起草《劝满兵投降书》等告示
100多年前陶行知、黄展云等均以开展平民教育为救国之路,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可沿着这条路,去找寻一种理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回归正轨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国民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1908年,黄展云学成回闽后,与林白水等人合编《国语教科书》《高等小学修身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