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定了!
厦门全新大型铁路客运站!
厦门“新北站”!真!的!来!了!
近日,备受厦门人关注的厦门“新北站”正式开工建设!将建设与时速350公里高铁相适应的站房及相关工程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项目计划于2023年6月与福厦高铁同步建成投用
厦门“新北站”如火如荼,蓄势待发!
据悉,厦门“新北站”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施工,目前,施工单位已集合旋挖、冲孔、静压等50多台打桩机械进场,640名劳务工人全天候参与桩基、土方开挖等施工,预计全部2223根桩基将在12月下旬完工。
同时,地下室主体结构和站房钢构安装,也会在11月份交叉进行,以满足进度要求,确保新建厦门北站与福厦高铁在2023年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新北站”位于现有的厦门北站北侧,总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是福厦高铁的一个重要站点与现有的厦门北站并站设置。
该项目目前正在全面施工计划2023年建成投用。届时,“新北站”将成为继厦门站、厦门北站之后厦门新添的又一个大型铁路客运站。
▲效果图
项目建设包括——
主站房,地铁1号线和4号线换乘通道、出入口,站房区生产生活用房等,车场规模为7台15线,采用线上高架候车站型。
“新北站”候车大厅将与现有厦门北站候车大厅相互贯通、无缝衔接。
“新北站”建筑风格与现有的厦门北站一脉相承,突出闽南燕尾脊的造型元素,同时融入海丝文化特色,增强时代感。
设计采用“坡屋面、立面柱廊、拱顶”等形式,传承老站房闽南及嘉庚建筑风格,使整体造型气势恢宏、美观大方。
1、燕尾脊,在屋脊处加固起翘,与燕尾脊呼应;
2、柱廊,在落客平台处强化结构柱,呼应传统柱廊,提供舒适的檐下空间;
3、立面采取经典三段式处理,将嘉庚风格与站房形象相融合,与既有厦门北站外观上相互呼应,整体造型气势恢宏、美观大方,既体现对传统历史呼应,又包含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
在站内布局上,“新北站”站房采用高架站房模式,旅客进出站实行“上进下出”,新站房延续老站房空间尺度比例,各楼层标高也与现有北站一致,候车大厅相互贯通、无缝衔接,方便旅客出行和换乘。
▲“新北站”站房进出站实行“上进下出”。(效果图)
同时在厦门北站下部设地铁1号线、4号线站点实现与地铁的无缝换乘
▲效果图
新北站不仅仅是一个高铁车站,还注重交通组织设计,实现了为旅客出行提供最大便利的理念,即利用新老站房交汇空间与周边区域,按“四合标准”中的“交通综合、站城融合、功能聚合、绿色集合”要求,配套公交、地铁、BRT等多种交通工具,建设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以“公共交通优先、换乘便捷”为设计准则,采用立体协同、分区疏解的理念,以车站为核心,优化交通结构。新建站房北侧布置高架落客车道,与南侧既有站高架落客区共同承担个体交通落客;
在“夹心地”两侧设置公交、BRT的交通环线,同时在地下空间与地铁1、4号线无缝对接,实现多点进站。
衔接设施总体布局剖面图
(1)新建站房与广场的互融。通过北侧高架落客平台、地面城市通廊分别与长途车场,岩兴路北侧地块、南侧既有车站相联通,实现城市的互联互通。
(2)营造夹心地广场的友好城市界面。在两场夹心地,结合中部进站系统及地铁客流,将其打造成旅客集散广场,使消极空间积极化。
新北站在站城一体化理念基础上,充分融合“站”与“城”两种功能特质:
新建站房由下至上分地下二层和地上三层,综合了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站台层,轨道交通站厅层,地面广场层(国铁出站层),国铁进站层,国铁候车层等功能,保证各个方向来旅客进站空间距离最短。
紧邻出站厅在新北站的北广场合理安排出租车、网约车和地下配套停车场,结合社会联系通道,满足旅客无风雨的便捷换乘需求;以新北站为节点与周边城市交通配套、北广场地块综合开发、城市配套物业等相综合,实现了传统铁路客站单一功能向城市复合功能的转化。
作为新时代具有标杆意义的铁路客站,本项目充分结合厦门地形及气候特点,对防风,防雨,防晒等特殊气候特征进行专项研究,采用智能天窗,光纤光导等新技术,达到铁路绿色客站三星标准。
随着厦门“新北站”的开建福厦高铁也在快速推进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
设计时速350公里
厦门至福州不到1小时
福厦高铁,作为“八纵八横”东南沿海高速铁路的重要通道全长277.42公里,是福建省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快速铁路也是我国首条跨海高铁,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
福厦高铁自福州市引出向南经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终至漳州市,全线共设客站7座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南、厦门北、漳州。福厦铁路正式运营后福州与厦门之间的通车时间将缩短为1小时以内!榕厦宁1小时交通圈,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将成为现实!
高质感!高性能!更便捷!更舒适!
期待厦门全新大型铁路客运站,厦门“新北站”建成投用!
福厦高铁通车运行,全新解锁,厦门高铁出行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