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日讯(记者 杨晓辉 吴强/文 陆军航/图 通讯员 郑春萌)昨日,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首度发布《2021厦门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及厦门市规上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同时发布2021厦门民企制造业20强、2021厦门民企服务业20强、2021厦门民企科技创新20强榜单。榜单和分析报告显示,在百强民企示范带动下,厦门民营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梯。
9家民企年营收超百亿
厦门民企百强前三甲为均和控股、盛屯矿业和三安集团。进入榜单前十强的还有福信集团、鹭燕医药、嘉晟外贸、恒兴集团、航空开发、禹洲集团、宏发电声,其中年营收额超百亿有9家。
百强榜单统计显示,厦门民企年营收规模在50-100亿元,达到了17家。
值得一提的是,百强榜单中,盛屯矿业、福建三安、福信集团还上榜2021全国民企500强,共有37家厦企上榜省民企100强。
厦门民营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三个子榜单同步出炉。制造业20强前三甲为三安集团、宏发电声和奥佳华;服务业20强前三位为均和控股、福信集团和鹭燕医药;科技创新20强前三位为立达信、建霖家居和宏发电声。
这些民企去年最赚钱
2021厦门民企百强榜单入围门槛为年营业收入10.14亿元,入榜百强民企2020年营收总额合计达4885.47亿元,税后净利润总计238.81亿元。
过去一年,厦门哪些民企最赚钱?
百强榜统计显示,2020年税后净利润过5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1家,宝太生物在疫情爆发后率先研发出新冠检测试剂并迅速占领市场,成为2020年度厦门民企盈利冠军。第2至9位依次是吉比特(13.32亿元)、亿联网络(12.79亿元)、宏发电声(11.33亿元)、金达威(9.53亿元)、福信集团(8.70亿元)、大博医疗(6.15亿元)、安井食品(6.04亿元)和吉宏科技(5.77亿元)。
他们最舍得花钱搞研发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企业竞争发展的澎湃动力,哪些民企最舍得在研发上大投入?
百强榜单显示,有5家民企研发费用投入均比上年增长8%以上,三安集团增长高达76.96%。研发费用投入排名前五位分别是三安集团(4.4952亿元)、吉比特(4.3057亿元)、美亚柏科(4.1629亿元)、立达信(4.0932亿元)、宏发电声(3.8117亿元)。
239家参调企业中,有80家企业申请国内专利5119项;106家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615项。其中,特宝生物获批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安、奥佳华、银祥、雅瑞、惠尔康5家获批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安、奥佳华、强力巨彩、美亚柏科、乾照光电、罗普特6家获批设立领域类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户均纳税额1.76亿元
统计显示,百强民企纳税总额175.94亿元,户均纳税额1.76亿元;其中,37家企业纳税过亿,禹洲、福信、航空开发、三安集团、宏发电声、安井食品6家企业纳税更是超过5亿元。
吸纳就业方面,百强民企员工总数达到17.76万人;其中员工上万人有5家,位居前三的宏发电声14235人、好慷家政13870人、安井食品13225人。
从行业分布看,服务业对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百强民企中,一产上榜企业仅为1家;二产、三产的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35家、64家,营收总额分别为1718.62亿元、3149.63亿元,各占比35.18%、64.47%;资产总额分别为1845.05亿元、4130.07亿元,各占比30.80%、68.94%。总体而言,在企业数量、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指标上,第三产业几乎占到了榜单的三分之二。
上榜科技创新20强的民营企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投入产出比高,溢出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明显,已成为厦门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97.51%参调企业复工复产正常化,62.19%参调企业实现逆势增长,超六成企业预估2021年度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