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同安西柯镇潘涂社区,有一个叫做幸福院的老人食堂,它是由当地政府联合民间力量创办的。在这里,每天都有免费“大锅饭”,常客是72周岁以上的老人,一餐就有230多人用餐,场面十分壮观。
林加荣
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了家的温馨。参与创办这个食堂的慈善企业家叫林加荣,只要提到他,当地很多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点赞,因为这个食堂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幸福快乐。
艰苦打拼事业有成
今年55岁的林加荣出生在厦门同安的小乡村,小时家境贫寒又遇家庭变故,小学毕业后就不得不离家谋生,曾因找不到工作而在厦门中山公园流浪,只好靠捡别人没吃完的馒头维持生计,小小年纪就尝尽了艰辛。后来,他遇到了一位跑运输的晋江老伯,这位年近七十的老板对无依无靠的林加荣心生怜爱,就让他一起跟车看货。
此后,林加荣跟着大人们晋江上海两地跑,将晋江的鞋服、水产品载往上海,又将上海的电器产品运往晋江。跟着跑了三四年后,勤快厚道的林加荣得到了王老板的赏识与信任,被直接安排到贸易公司做事。
林加荣的室内设计作品
从此,十六岁的林加荣就开始帮忙做起了物流管理,自小聪慧好学的他,这期间学会了许多生意场上的知识,为他日后打拼奠定了基础。
机会总是赐给有准备的人,在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城乡建设进入高峰,建筑业兴盛,建材市场一派繁荣。林加荣把目光瞄准了机砖厂这一商机,因为他发现市场对砖的需求量很大。
于是,他与几个朋友合资创办了机砖厂,创新性地采用荒地红土、锅炉烧过的煤作原料,既节省成本又循环利用,烧制出来的砖质量优良,供不应求。
后来,林加荣又开始进军建筑业,走南闯北的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了解当地建筑业的走势和行情,而他对家装及别墅的设计似乎特别有天份,通过自学和观察等方式的积累,他往往可以汇集美学、风水学、建筑学等诸多元素,充分利用空间特性,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现代家居理念的结构,打造出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样板。
林加荣的室内设计作品
近十年来,靠着一路的奋力打拼,他的业务在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厦门等城市都有了长足的拓展,逐渐拥有广东春满人间实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厦门银荣建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房地产、建材行业的发展,使林加荣拥有了驰骋才华的广阔天地,事业红红火火。
感恩社会回报桑梓
回首过去的艰辛,林加荣十分感恩王老板的提携与帮助,也立志将来有机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二十几岁起,林加荣就开始做公益,那时他打工的工资不高,却能一次拿出二三千元资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林加荣第一次献爱心是从一次观看电视新闻开始的。当时在看福建电视台节目时,屏幕里出现福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因患上白血病需要一笔巨款。他非常心痛,在慈悲之心的促使下,马上记下电视屏幕上患者的银行账号,第二天就到银行按患者的银行帐号存入两千元。此后,他开始特别关注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一有机会,他都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与同乡爱心人士组建了教育基金会,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教师,如今他已先后资助了24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汶川地震时,他第一时间到区里的慈善总会缴纳一万元善款资助……在林加荣身上,此类助人为乐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林加荣看来,奉献爱心是一种善举,一种感恩,是人的精神深处最为闪光的一种美德。有一次,林加荣从外地回到家乡潘涂社区时,发现当地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年轻人都到外地打拼,空巢老人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当中有的还是低保户,生活水平急需提高,一些老人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林加荣陷入沉思。后来,他每年拿出几十万元来捐助这些老人,每到春节他都要给60户低保户每户送去两袋米两桶油及两百元,给500位72周岁以上的老人添置大衣与毛毯。同时,还与一些爱心人士一起协助政府在社区幸福院办食堂,让72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就餐。这个善举已经坚持四年。老人们来这里就餐,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可以一起聊天,大家没有了孤独感,又将这种爱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成为慈善的力量在社会上得到弘扬光大。
团结宗亲 仁爱天下
林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族人兴旺。在厦门同安,林氏英才辈出。作为新一代优秀的林氏代表,乐善好施的林加荣被乡亲们推选为同安区西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与厦门市林氏宗亲联谊会同安分会常务副会长后,积极组织参与并支持赞助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同安西河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大力融合省内外、两岸三地、海丝沿线东南亚国家林氏宗亲共同传承西河文化和林氏忠孝传家文化,传播弘扬比干忠贞爱国,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海内外林氏宗亲共建“一带一路”。
林氏社团交流往来一直保持良好互动,包括省内外、两岸三地、海丝沿线东南亚国家。
2017年7月,林加荣等人率真林氏宗亲组团到台湾与在台同安籍的宗亲进行交流互动,到南投县林圯埔祭拜郑成功部将林圯(同安南门铜鱼馆人)、连兴官银同妈祖,与当地林氏宗亲座谈交流。林圯埔由当地历代林氏宗亲350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地守护着。林圯将军陵园,至今保护和修复得很完好,充分展现了两岸宗亲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林氏家族千百年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家训家风是历代先祖呕心沥血的结晶。在林加荣等乡贤的鼎力支持下,同安区西河文化研究会还带领全体会员研究、宣传、弘扬比干公忠贞爱国精神和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对林希元、林一柱以及部分林氏家庙、宗祠等历史文物实施修缮,并前后花费三年时间精心编写了《古同安林氏文化》的精典书籍,大力传扬林氏家训家风,谨记先辈们的遗训。
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根亲文化、激发台湾与海内外林氏乡亲的爱国热情,近年来林加荣奔走四方,团结各地宗亲,为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自信感、促进根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积极建言献策,出钱出力。他曾率林氏宗亲联谊会的同仁们前后赴台湾三次去看望同胞宗亲,并为他们寻根谒祖倾注了大量心血。
那还是在2017年第一次访台时,他被带到郑成功手下将领林圮的屯垦地纪念馆林圮埔参观,那里的乡亲只知道林杞从厦门同安而来,其它就不得而知了。林加荣却把这事放在了心里,回去后经过查阅地方志等资料并请教相关专家,考证出作为郑成功随从将领的林杞出自厦门同安故里,当时与一位名叫林喜宫的副将一同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奉命到南投斗六门屯垦。当时林喜官曾专程返回同安组织了一批同宗乡亲,到台湾一起屯田垦荒,务农经商。
林圮不幸去世后,林喜宫继续留在当地垦植发展,并娶妻生子,营商致富。后因年迈思乡情切,林喜官便想独自返回故里。临行之时,他将小部份财产留给妻儿,其余大部份无偿捐赠给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林氏宗亲和当地百姓,从此同安林氏代代相传,如今南投林氏多为同安林氏之后。林加荣的考证让南投乡亲们感激不尽,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祖籍地,今后终于可以踏上寻根之旅返乡谒祖了,这也让林加荣倍感欣慰。他不断努力将宗族的联谊视为敦睦乡谊的纽带,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形成族亲的向心力,并推动两岸乡亲同心协力帮扶弱势群体。他还积极参加世界林氏宗亲联谊的各项活动,期望将中华传统的仁爱美德在全球林氏宗亲的交流活动中发扬光大。
林加荣表示,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自己能走出去倾尽所能地为海内外、两岸三地的林氏宗亲交流互助服务,为祖国和平统一与人类慈善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