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平潭石厝, 大自然相处的智慧
2021-10-27 17:15 闽声传媒

“厝”在福建语言里是古建筑,老房子的意思。

在福建的平潭,产有大量花岗岩,厝与石头,在百年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在过往的渔村岁月里,他们是渔家船民的最佳伴侣。当地人就地取材建造石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有了石头,就有了厝;也赋予了海岛石头第二次生命,生生不息,直到今时今世。

北港村

在岛上,从南至北的石厝中有一处宝地——北港村,位于海岛东北部,靠山面海。拥有原生态的山、石、田、海等资源。

图片

图片

村子里石厝有百栋,石厝以青、灰色调的花岗岩为墙体,屋顶红色和灰色瓦片覆盖,上覆形态各异的鹅卵石;石面被打磨得光滑细腻。墙面呈正斜多种垒砌变化,石缝紧咬成线,浑然一体。村子的海味倍儿浓,码头上延伸出的堤坝,被海水温柔地包裹;几艘蓝白的渔船停泊在港口,随着咸湿的海风轻微摆动。目之所及,碧瓦青石,山水吐纳。

望乡人

“望乡人半坡”民宿是北港村的第一家民宿,2015年“望乡人·乡建聚落”启动改造,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古老的建筑工艺,让古老的石厝焕发新颜。设计修葺了一座咖啡屋“老柴”,打造为一个游客休息的公共空间。

图片

在时间轴上的,还有王美珠改造的石厝风中旅行文创工坊。风穿过石窗,摇曳着风铃,仔细一看,挂在窗口的风铃由香槟瓶打磨而成。海上捡来的漂流木,略经雕琢成了悬挂厅堂的别致装饰;废弃的船锚与原木拼接成了一张古朴的大桌;旧窗户拆下,成了墙面的装饰……这样变废为宝的环保设计理念,使得“文创”和“石厝”开始在北港的土地上播种,等待着它的春天到来。

图片

“风中旅行”文创工坊是一个融合文创工坊、酒吧、咖啡、轻食和舞台表演于一体的休闲复合空间。类似“三合院”的石厝小院前,三面石厝靠拢并建,有六七间石厝。

一楼大厅,两米长的木桌上,以鱼鳞状的瓷砖作为修饰。木质的楼梯被锯成三份,固定在墙面上成为书架。木质抽屉被改造成立柜,固定在墙面上盛放摆饰。老式眠床的床栏床板,被拆卸下来成为展板。木质透光小窗被贴上彩色玻璃碎片,摆出太阳月亮的图案。再看墙面上,由漂流木组成的三角形造型,代表着部落蛇的图腾。

闽台之缘

真正让北港进入大众视野的,则是“石头会唱歌”团队。

一位台湾嘉义的80后青年,编织自己的文创产业梦。

图片

后来,台湾青年多次到北港考察,决定投办民宿。2016年春天,他的“石头会唱歌”团队来到北港,向村民租下了8栋石厝,开发成集民宿、文创、料理等于一体的艺术聚落,把台湾元素与平潭石厝完美融合在一起。之所以取名“石头会唱歌”,是因为几位年轻人刚来到北港时,听说山上有“石锣”“石鼓”,敲打起来像锣和鼓的声音,便突发奇想,去山上到处敲打石头,寻找do、re、mi、fa、so、la、si、do的曲调,没想到真的找到了。

“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成为两岸文创交流平台,不少台湾画家和音乐人来此寻求灵感,进行交流创作,游客也纷纷来此体验北港的独特味道。“石头会唱歌”宛如一张亮丽的名片,让北港一炮而红。

图片

2017年平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及“石头会唱歌”团队共同打造的石头打击乐《茉莉花》和《高山青》成功登上国际华人华侨春晚的舞台,并成为永久保留曲目。

2018年4月与华侨大学合作,将北港文创村作为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实践基地,9月由省农业农村厅推荐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8年10月,北港文创村顺利通过“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验收。随着石厝被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两岸创客看到北港民宿的发展空间,迅速加入民宿改造的队伍中,并打造出兼具岚台风味的民宿风格,让平潭石厝的美名一再打响。

北港欢迎您

沿着最美环岛路段,再次行驶进北港文创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倍感神清气爽。再看眼前黛青色的人字形石厝,在雨后散发着石头与泥土的清香,红色和灰色瓦片覆盖的屋檐,掩映着几株绿植。石厝错落有致,与梯田、大海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

图片

我想,文创与石厝不只是打造一个美丽的艺术品,而是人与人的互动碰撞散发出的味道,是人文与在地的结合,是村民的凝聚,两岸一家亲的凝聚。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