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柘荣特别报道——深挖乡村内涵 探索振兴新路径
2021-10-27 16:58 闽声杂志

编者按: 

秋风萧瑟,枫林尽染,柘荣这块长寿养生福地却依然暖潮涌动,千帆竞发。以“绿色” 为底色,加上“创新” 的勾勒,这座生态养生、宜居宜业的魅力山城,处处充满朝气与活力。

柘荣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内陆山区,总面积538平方干米,人口约10.9万人 ,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县,但却拥有着 “中国太子参之乡” 、 “中国刀剪之乡” 、“中国长寿之乡”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 、 “中国孝德文化之乡” 以及 “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福地” 等众多美誉。

风雨砥砺,春华秋实。过去的五年,是柘荣开拓奋进的五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年。五年来,柘荣先后开展 “三攻坚两建设” “六大计划” “三个年” 等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 “十三五” 圆满收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60亿元、7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7%,位居全市第3位。先后荣获 “国家生态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等一系列国家级品牌和称号,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与日俱增。

image.png

近年来,柘荣县立足优势资源禀赋,深度融入宁德市 “一二三”发展战略。在乡村振兴方面,柘荣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有力有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柘荣坚持补短板、强基础、增福址,群众生活日益美好,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医药产业方面,柘荣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在平安建设方面,柘荣创建 “平安柘荣” 、 “文明柳城” ,共同打造出一个平安、文明、幸福的 “清新好柘荣” ;在聚力生态文化融合,打造精致宜居秀美山城方面,大力倡导 “小县好生态、绿色大发展” 的思路理念,坚持强化配套与优化环境并举、丰富内涵与凸显特色并行,以龙溪为脉、狮山为屏,全面推进柘荣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营造 “风光养眼、生态养生、幸福养心” 的宜居环境。

新征程,新使命。在7月底闭幕的柘荣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柘荣县提出要深入开展 “学习大讨论、项目大提速、全员大招商、作风大提升” 四大行动,更高水平推进 “清新好柘荣” 建设,加快构筑 “两城两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柘荣篇章。

近日,柘荣县召开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现场点评、总结通报等方式,为乡镇搭建学习借鉴平台,查找差距、取长补短、统一思想、齐头并进,全力推进柘荣县乡村振兴工作。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柘荣县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整体实效,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面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

村内就业   脱贫不离生活圈子

近年来,柘荣县英山乡半岭村猕猴桃、木耳等作物的种植采取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的模式,让农民不需要离开家,就可以就业。这种季节性就业的创新模式带动该村30余户实现增收。

柘荣县半岭村村民50岁的林龙喜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黑木耳基地就在我家门口,在农闲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基地务工,一天有200元的收入呢!” 正在基地劳作的村民林龙喜笑着说。他说着这一年多家庭的变化,满脸喜色。他告诉记者,在村里没有办采取这种季节性就业的模式之前,他每年9月开始到来年春节之间都要外出务工赚生活费,离开家不说, 一个月也只能赚两千多块,生活压力很大。最让他牵挂的是家里两个还在读中学的孩子,只留下老婆一个人照顾,很是辛苦。

image.png

靴岭尾网红村(王志凌/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不再去外地务工,在村里就可以解决务工问题。

9月3日,记者在柘荣县英山乡半岭村走访迦百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仿野生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树林下挂着一排排整齐的菌袋,这些菌袋已经采摘完成,马上要更换另一批菌袋了,同时增加3万多根。这样的林下基地种植的黑木耳,将在今年的12月开始采摘,采摘期至次年5月,总产量预计2000公斤,产值达4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陡峭青山半腰间”,是人们常用来形容柘荣县英山乡半岭村的话。村庄坡度大、交通不便 ,却能把户籍人口几乎全部留在村里,还评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等。在半岭村走访的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在脱贫的路线上,半岭村可谓 “挖地三尺” 。

半岭村背靠美丽的百年森林公园,面向壮观的交溪大峡谷,常年可见迷人的云海和日落景观。半岭村依托特有自然资源做足文章。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 “奇岚山”休闲观光农业园,配套建设猕猴桃采摘园、观赏性乡村游“网红”景点萌兔园、林下种植园、特色房车露营区、民宿体验区等,形成了水果种植、林下经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特色农旅发展格局。经过多元化融合打造,半岭村正逐步成为新兴观光旅游打卡地,吸引本县、福安市及浙江省泰顺县的周末游、亲子游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村民和村财收入得到稳步提升。

image.png

宣居半岭村(黄慕芳/摄)

村里增加了“岭上人家”民宿、乡村酒吧、休闲自宿、特色农家乐等服务设施。这些服务设施加上各种种植服务,不仅给本村给村民提供了更多务工的岗位和机会,就连附近村民也被吸引来了。

“我们村在半山腰上、海拔高,大夏天住着舒适,很多外地人一到夏天就来避暑。”半岭村党支部书记林自发说,清晨村里可以看到远山的云海,傍晚可以看日落,这里独特的风景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片。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清晨在岭上人家这间民宿,不少客人正在观景台上泡茶观景。 “在这里太舒服了,我们还可以自己买菜做饭。”从福州来的游客陈先生说,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和朋友一起来这里避暑了。

在柘荣县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很多村的返乡率达到了98%以上。务工不离生活圈,在熟悉的地方继续生活,是很多村民想要的生活。在这里,乡村振兴脱贫真正实现了 “里子” 变样。

富村有道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2021年9月开学的第一个周末,柘荣县靴岭尾村村民张雪花过得 “有点忙” 。周末来村里玩的家庭很多,她在农家乐煮菜,空的时候就在剪纸馆剪纸,如果有孩子体验剪纸,她还可以在边上做简单的指导。听着孩子口中喊自己 “张老师”, 心里很是感慨。这样的场景在两年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完全依靠丈夫赚钱糊口的农村家庭妇女,因公婆长期生病,家庭也因病致贫。她只能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的压力都在丈夫身上。全家人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元度日。

随着柘荣县把深化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张雪花和其他村民都逐渐在这其中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指出: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和文化这篇大文章。”

产业薄弱、思路欠缺的问题,曾经较长时间影响着靴岭尾村的发展。柘荣剪纸是 “世界非遗”之一,堪称文化瑰宝。靴岭尾村主要负责人吴雪香告诉记者,村里的剪纸氛围浓厚,已有400多年的剪纸创作历史,算得上是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传统民间小手艺。

image.png

靴岭尾网红村(王志凌/摄)

“我们分析自身特点,决定从剪纸开始入手,请来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孔春霞等专业人士作为导师免费培训村民,最开始有50人。”吴雪香说,像村民张雪花学得快,现在她在家里剪纸一年可以赚一万多元补贴家里,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举多得。如今,靴岭尾村家家户户都会剪纸技艺,是宁德市剪纸特色村、柘荣县唯一以传承剪纸非遗文化为村庄发展方向的行政村。在靴岭尾村走访中记者看到,村中建筑的墙体都变成了画布,《荷塘情趣》《古民居》《十二生肖》《淑女图》《布袋戏》等一幅幅形色各异的剪纸图案,都被 “搬” 上了墙。村中的特色产业除了剪纸之外,还有油画、林下种植、采摘等内容。

现在1200平方米、6个展区组成的 “剪纸文化体验中心” 以及100平方米油画馆已经投入使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剪纸、油画、刺绣等艺术创作技艺。截至目前,靴岭尾村已举办文创田园剪纸班28期,共培训约600人次,现有30余名村民掌握了剪纸技术,20余名村民通过剪纸实现创收。

image.png

靴岭尾网红村的剪纸活动眼引了很多俊男美女

2018年以来,靴岭尾村已举办 “文创田园” 剪纸培训班28期600人次。长期在村中授课的柘荣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孔春霞说, 帮助村民提升剪纸基础和创意,村民的剪纸饱含乡土情怀与情感,显得更加灵动。

还有一些男性村民更热衷学习油画,大家虽然是零基础,有些人也学得很快。36岁的袁灿震学习油画后,他把油画结合自己做内部装修的特长,自己被社会不断认可,还获得丰厚收入。记者还了解到,村里与文化公司合作收购优秀的油画作品,村民在农闲时绘制的作品还将进行出售,技能和收入双增加。

靴岭尾村成为柘荣全县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领办宁德市岩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柘荣县小红鞋文创有限公司、柘荣县益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经济实体,发展文创、旅游、农业种植体验等多元化产业,形成村财、村民双增收的良好局面。2020年度村财收入增加至20余万,带动全村8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达2万余元,惠及群众面达54%。

聚力文化   以点带面寄托乡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位于柘荣县富溪村的闽东红色交通线富溪秘密交通站展览馆开馆,一个多月来,已经接待了上千名党员。近年来,富溪县不断挖掘整理红色文化和古商贸文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提起柘荣县的富溪村,在当地可是名气响当当。富溪村为柘荣富溪镇政府所在地,宋代设有巡检司,是福温古道必经之路和重要驿站。这里商贸发达,广顺福、袁日升商号在民国时期发行银票广为流通。大革命时期,“里街秘密交通站” 就隐蔽在富溪村的热闹街市中,交通员们不顾个人安危,借着开盐粮棉布商铺作为掩护,为地下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传递情报、联络四方,被誉为 “红色一家人” 。

image.png

富溪古街

来到古镇,历史悠久的归驷桥、幽静古朴的福温古道、古色古香的明清老宅,古镇里可以逛的地方很多,“诚信”公园、秤砣馆、筷笼馆、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红色一家人等景点串成了一条旅游线路。 “里街秘密交通站”展览馆,与民间剪纸艺术体验馆、古法榨油技艺展示馆、山茶油精品展示馆、农民画家工作室连线成片。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古镇的内涵带给大家的精神盛宴。

“文化促乡村振兴战略”深挖当地文化资源,擦亮文化底色,主推 “双名片、五展馆” ,走出了一条以传承发扬特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乡村的内在品质和文化气质得到提升,乡村振兴内涵不断丰富。

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东风” , 富溪村已然嬗变成一个文化兴、环境美、产业强、人气旺的村庄,并上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柘荣县,除了富溪村之外,上黄柏村、绸岭村等村庄,也在深挖文化内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 “一乡一品”的发展定位,以交通路线为纽带,串联起各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创村和乡村游样板村。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