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泉州
标题图
探访重装的李贽故居
2021-10-26 14:31 泉州晚报

res_11_16_attpic_brief.jpg

明代泉州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是泉州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res_11_19_attpic_brief (1).jpg

以全息投影技术生成李贽的形象,让李贽“活”起来,增强展厅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res_11_22_attpic_brief (1).jpg

李贽故居以全新面貌迎客

明代泉州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是泉州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经过半年的修缮和改造提升,福建省级文保单位——李贽故居本月初以全新面貌正式开门迎客。

修缮后的故居是什么样的?我们跟着鲤城区文旅局有关负责人的脚步,一起探秘李贽故居、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人生印记。

修缮延续历史风貌

李贽被列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发展史上的25位思想大家之一。李贽(1527—1602年),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曾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李贽在泉州度过近30年的幼年、少年、青年时光,泉州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哺育、造就了李贽及李贽思想。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等现象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等等。李贽辞世后,其作品和思想仍影响着国内外,曹雪芹就是受到李贽影响而创作《红楼梦》一书,李贽思想还对日本、韩国等国家产生过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位于鲤城区万寿路123号的李贽故居,是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将其居室改为宗祠,始建于1421年,原为一座两进三开间的闽南传统民房建筑,现由前落通道、天井、正厅及后落庭院组成。

由于泉州多雨天气,近年来故居受风雨侵蚀和白蚁蛀蚀,出现屋顶漏水、墙壁脱落等问题。今年3月起,鲤城区启动李贽故居修缮提升工程,进行屋顶整修、木构件修复和更换、墙壁粉刷等。鲤城区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尽可能保存和延续故居的历史风貌,此次修缮尽可能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

内容到形式全面升级

除了做好故居的修缮工作,鲤城文旅部门还借此机会对展陈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从展陈内容到展陈方式都进行了革新,进一步增强了展厅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重新布展后的展厅,分为“序”和“奇——李贽生平”“观——李贽思想”“立——乡土故居”“题——仅存斗书”及结语等几大部分,以图文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李贽生平事迹、李贽与泉州、李贽思想、影响力等。其中,李贽的思想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展示李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了解李贽、贴近李贽充满传奇的一生,展厅新增了许多内容,如轶闻趣事部分讲到李贽另类的讲学方式:别的先生只收男生,他偏要男女一起教;别人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要求孩子白天帮大人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实用的知识,还经常出谜语逗孩子玩。

新的展厅还采用立体成像、LED展示屏等新媒体技术,让展厅更加生动、有趣。如故居内安装了感应式集音罩,游客经过或停留时,该设备便可在0.5秒的时间内感应并自动播放解说词;以全息投影技术生成李贽的形象,让李贽“活”起来,诵读自己的经典作品《童心说》。此外,大厅两侧还新增了“双屏联动”设备和互动屏,游客可通过互动设备任意点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李贽的诗词、文章、著作等。(黄宝阳 林志福)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