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春日》是首风景诗。王相注释《千家诗》时认为它是踏青之作,描写了春和景明的生动气象。构思宏大,逻辑缜密,语言清丽。读之,顿觉春天轰轰烈烈,来了。
朱子写下《春日》这首诗,也写下了在古诗中吟诵春天的地位。人们列举此类题材诗歌,《春日》是绕不开的话题。名家写春,大都从具体事物着笔,或柳,或绿,或水,或花,或鸟,或人。美的感觉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朱子却着眼于宏大,对春做全景式的描述。无边光景,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欢天喜地。
《春日》实际上是哲理诗。“泗水”乃孔子传道讲学之地。朱子并未去过,当时也无法前往。“靖康之乱”后,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隔江而峙。孔子弦歌讲诵的圣所早已腥膻一片。朱子“寻芳”寻的是孔孟圣人之道。这个学说广大精微,奥妙无穷,“万紫千红”,引人入胜,一旦把握圣学底蕴,则心旷神怡。黄坤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在这首诗中,晦翁(朱子)谕人,仁是性之本,仁的外观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触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朱杰人教授说,黄坤先生的读后感,“确实是启蒙发覆之论”。有人称孔子学说,仁学占了一半;孟子学说,大半是仁学。朱子专门撰写了《仁说》。朱子论“仁”归纳而言就是两句话:“仁”是心之德,爱之理;仁是天地生物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是儒家前贤所说,而“人物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则是朱子的发展。他还举例说明,“谓如一树,春荣夏敷,至秋乃实,至冬乃成。方其自小而大,各有生意。到冬时,疑若树无生意矣,不知却自收敛在下。每实各具生理,更见生生不穷之意”。朱子眼中的春日是儒家生意盎然的世界。
理学家们写的哲理诗,其传统可溯到魏晋时代的五言诗,评论家认为“淡乎寡味”。宋代议论诗蔚然成风,大都“硬语盘空,生拗峭奇”,说理有余,诗味不足,就像“有韵的哲学讲义”,最为典型的是“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言性”写心,反对言情,成为“语录诗”。因其字康节,人们讥讽他的诗为“邵康节体”。同为理学大家的朱子,一扫此诗风,开创哲理诗的新局。他以鲜明的形象寓理,在一个个生动的具象中,从容隐喻说理,让山水与哲理联姻。正如后人所评价那样,有“理趣”而无“理障”。对“邵康节体”十分反感的钱钟书说,“假如一位道学家的诗集里,肯容些许‘闲言语’,他就算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例如朱子”。《春日》没有半句哲理影子,却又句句讲“理”。寓“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就是议论的第三句,也把“东风”拟人化了,全诗生动有趣。
《春日》还是“为己”之诗,反映了朱子成长的故事。朱子不是天生的儒学大家。刘述生教授说:“朱子的思想规模宏大,发展的过程屡经曲折。”朱子这首诗可以说是其思想认识第一次飞跃的代表作。朱子自幼所受的是“儒家式”的教育,“每天读大学中庸之书,用力致知诚意之地”,但“某旧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其文并不排斥佛老,朱子曾言:“生君子少喜学,物外高人往还。”直至遇到一位儒学大家后,朱子的思想和心理才发生了重大转变。
正像李侗拜罗从彦为师一样,朱子问道延平先生也是24岁。李先生与朱子父亲乃同执,共师罗从彦。朱子少小就已见过,且心生仰慕。从这次相见开始,朱子与李侗有了十多年交往,经历了有所怀疑、正式拜师、共同切磋、教学相长的过程。陈来教授考证两人交往情况归纳成三个方面。“第一,癸酉朱子见李侗时,受到李侗的批评,但当时朱子却怀疑李侗不懂禅学,心疑而不服……第二,朱子虽心疑李说,但还是听从了李的劝告,专心读圣贤之书,他对禅学当时的态度是‘权倚阁起’,‘且背一壁放’……第三,经过在同安的一段时间反复思考,认识到禅学之非与儒学之正。”钱穆先生认为李侗对朱子所教有“三大纲”:“一曰须于日用人生之融合。一曰须看古圣经义。又一曰理一分殊,所难不在理一处。乃在分殊处。”李侗给朱子最大的影响是,让他清了儒学佛道根本区别,坚定了自己追求儒家圣人之道的立场,壮士断碗般彻底地“尽弃异学”。从而在儒学的道路上“勇猛精进”。
《春日》中表现出的朱子的喜悦是巨大的,几乎铺天盖地。与之前特别是同安任上的心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他问学李侗前后的两首诗,最能表达朱子心情的变化:拜见李侗前的《月夜抒怀》,结尾为“抗志绝尘氛,何不栖空山”。以皓月当空、秋床独眠、金桂飘香、高梧滴露、天风散发等意象,衬托高人逸士孤芳自赏与悲凉落寞的情怀。而在与李侗交往后的《教思堂作示诸同志》结尾中写道,“尘累日以销,何必栖空山”。诗中将圣贤作为吟诵对象,虽是秋风已起,但天高气爽,清凉满窗。喜观士子来来往往,读经论道,仰慕孔门圣贤颜渊,追求曾参“风乎舞雩”的气象,所有的疲倦懊恼一扫而光,刘述先教授评点这两首诗说,看出朱子的“态度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陈来教授则言,“不仅说明他已一意归向儒学,也已充分说明他已觉得‘圣贤言语有味’,这边味长”。历史地看,朱子的喜悦不仅是他自己的,也是文化的,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