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间古石厝鳞次栉比
访旧人、寻记载、穿山林……为了将村子的历史文化传承于后人,平潭君山镇山门村村民林宜合等人历时一年多,将山门村地理位置、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间习俗、古今人物等内容尽数记载编修,出版《平潭山门村志》,结束了山门村无村志的历史。
昨日,记者采访了《平潭山门村志》主编郑壮志和林宜合老师,听他讲述编修村志背后的故事。
修志问道存史 记住乡音乡愁
沉甸甸的村志承载着山门村数百年的历史,仅看封面,便是弘大气的山门村全景图:蓝天白云下,古朴的石厝与现代化的小楼房矗立其间,植被葱郁的巍峨君山依偎古村落静默守候……翻开村志,一张张精美的村景彩色照片和楷体字内容如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过,犹如欣赏一部充满年代感的纪录片。
林宜合翻阅《平潭山门村志》
“这本村志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据林宜合介绍,这本《平潭山门村志》以记述为主,志、传、图、表、录并用。全书分章、节、目等层次,近500页40余万字。值得一提的是,每章开篇均设“县情概述”,通过简要介绍这章节的全区情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背景史料,方便理解和阅读。
古石厝犹如彩色古堡
“除了介绍村情,村志中重点展现了‘林杨精神’、‘半山妈’传奇、‘水磨溪’文化等民俗文化。”林宜合介绍,山门村的线面远近闻名,这得益于‘水磨溪’文化。山门前的水磨坊于明成化年间由村民林杨之孙林锜发明创建,是平潭当时唯一的水动力粮食加工业。从君山流经山门前的溪流麻缆溪,水源充沛,为建造水磨坊提供了天然条件。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化加工技术的成熟,水磨坊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遗迹无存,只剩下两扇石磨。”林宜合说,虽然水磨坊不在了,但通过村志的图片和文字,让后代人能够了解到当时山门村水磨加工的兴盛,感受那段芳华岁月。
各界凝智聚力 共谱修志佳话
修村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历史、人文等方方面面、千头万绪,这部近四十万字的村志,除了林宜合的牵头,还归功于社会各界不少乡贤志士的倾情帮助,传颂着一段凝智聚力共谱修志的佳话。
近年来,平潭打造全域旅游,山门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5年被列入福建省美丽乡村千村整治名单,划定为美丽乡村景观带上的村庄。“山门村历史发展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但只是口口相传,几无成书,知晓者甚少,知名度不高。”这个遗憾一直牵挂在林宜合的心头,因此,当时他向村委首倡编修山门村史,立即得到村党支部书记林财和当时村委会主任林道增的响应和支持。
“历史可过往,记忆不可缺。”为了更多人关注山门村,了解山门村历史文化,打响山门村旅游知名度,2015年5月,林宜合找到他的高中同学,原平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壮志,请他主编山门村史。但在工作初期,就因为史料匮乏让二人无从下手。
没有史料,如何修志?面对困境,林宜合、郑壮志等人从请教采访年纪大的老村干部入手。
“随着编写工作的推进,需要的史料不同,每个老村干部都要采访2至3次,其他村民的采访不下50人次。”郑壮志说,除了深入采访,他们还考察民情村容、山川溪流,走古道、入农户、登石路、涉溪流、穿山林……为了求证一个史料,他们遍访县档案局、乡镇档案室,还翻阅了《平潭县志》等资料,“初次修志,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遗漏和错误,但我们尽力去做了。”林宜合说。
经过一年多努力,2017年春节前,《平潭山门村志》初稿已就,又经过3个月的修改、充实,同年5月,已可排版付印。
当村志即将落地之时,由于资金紧张,又出现无钱付印的窘境。2018年春节后,山门村党支部、村委会召集在外乡亲座谈呼吁大家解囊相助,促其成书。会上,来自山门村的企业家、乡贤积极出资捐款,最终《平潭山门村志》才得以付印出版。
探访
寻古探幽 邂逅山门一方福地
“此中佳处绝尘嘩,亦种桑麻亦种花。去后顿忘松几岁,来时尚记路多叉。长江浪拍三千水,碧树春围数十家。我欲卜居从白傅,绿杨明月共清华。”山门村古代文人辈出,历朝历代都不乏文人骚客,留下诗文歌赋赞美这一乐土,这首清道光年间邑内名士陈方策提写的律诗《山门即景》,展现了山门村清幽雅致的村居风光,让人产生了“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感觉。
麻缆溪从山门村中流过,滋养了这里的水土
怀着对山门村的憧憬和遐想,我踏上了寻访山门村的旅途。刚到君山南麓的村口,就被这里的山景村容所震撼。君山林木青翠,村前阡陌纵横,田野广阔,俨然是一幅充满韵味的水墨画卷。
来到村中唯一的溪流——麻缆溪,这里溪流淙淙,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将村庄分成多个片区。据《平潭山门村志》记载,麻缆溪的溪北多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而溪西南多是解放后至上世纪80年代时的民居;溪东南多是上世纪90年代后新盖的民居。沿着一条村路,寻到了林杨纪念祠,宗祠前的一颗老龙眼树生机盎然,站在高处俯瞰村景,古村落景致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这里,“城堡式”的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叠错落,十分有特点。穿梭在古色古香的石厝间,摸着古石厝上青墨色的火成岩墙面,感觉穿越了历史。来到一处空地,竟然发现了一株生长茂密的番木瓜,青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农家风韵十足……
“如此美丽的村居景色,犹如来到《桃花源记》中的幽静美景之地。”心里默想着,我举起了相机,拍摄下一张张美丽的村景照片。
手记
让更多游客走进山门村
编修《平潭山门村志》的艰辛和不易仅通过只言片语难以描述:很难想象,在文字史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这本几十万字的村志竟然在众人一年多的努力诞生了。它集结了林宜合等人对于家乡的眷念和情愫,让人不免敬仰和钦佩。
对于未来的山门村,林宜合等人充满无限期盼,“希望在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之际,山门村越建越好,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玩。”目前,林宜合和友人成立了儒风雅韵文案工作室,为单位和个人出版地方志、部门志等内容,而对于山门村历史文化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工作,也已列入其工作计划中。
山门古村落入口处,矗立着藤牌操的塑像
记者了解到,林宜合等人还根据村志还整理出一本《平潭山门村旅游规划》,书中重点阐述了山门村古村道、林杨诞生地、水磨坊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及山门村藤牌操、起落梦、线面等内容。
“山门村人富有创新和与创业精神,我们会继续努力,传承山门村文化历史,提高山门村的旅游知名度,相信我们会像毗邻山门村不远的北港村一样,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林宜合自信地说。
近年来,山门村的乡村振兴发展也在持续推进中。环岛公路修到山门村口,村里的古村道也得到修缮,还增设了公厕等设施,不少村民经营起民宿生意,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在一份君山镇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中,记者看到,山门湾——北港滨海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就在其列,根据规划,利用北港文创村现有人气和知名度,发掘山门村及君山文旅资源,包含山门村藤牌操观赏、山门滩涂成片景观改造等内容。
涛声依旧,山水多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外游客将杖履寻芳而来,为山门这块宝地而惊叹。